印度现在最后悔的事,就是派军舰去南海与菲律宾联合巡航 前脚刚派三艘军舰去南海跟菲律宾搞联合巡航,后脚就被美国当头一棒,8月1日起,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还威胁要追加惩罚性措施。 这一记组合拳打得印度措手不及,原本想在南海刷存在感,结果把自己的经济命脉给搭进去了。 印度这次派军舰介入南海,表面上是为了和菲律宾加强防务合作,实际上是想卖点武器赚点小钱。 2022年印度和菲律宾签了3.75亿美元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合同,这是印度首次对外出口这种武器。 为了促成这笔生意,印度不惜派“德里”号导弹驱逐舰、“基尔坦”号护卫舰等老旧军舰到南海走秀,甚至选在黄岩岛附近海域搞演习,摆明了要刺激中国。 可印度没想到,美国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抓住机会敲打印度,美国加征关税的理由冠冕堂皇,说印度关税太高、贸易壁垒严格,但真正的导火索是印度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和武器。 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以低价大量进口俄油,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转卖到国际市场赚差价。 特朗普政府对此大为不满,认为印度在“资助俄罗斯”,威胁要实施更多惩罚措施,更让印度头疼的是,美国还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取消数字税,这些都是莫迪政府的政治红线。 印度70%的农村家庭靠农业为生,开放市场可能引发农民抗议;数字税则涉及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的利益,印度不愿轻易让步。 这场关税战对印度经济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2024年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457亿美元,服装、化学品、机械设备等出口受影响最大。 更关键的是,印度正努力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制造中心,苹果公司把大量生产线转移到印度,可特朗普威胁对外国制造的手机征收25%关税,直接动摇了印度的产业布局。 有分析指出,印度此次损失的不仅是眼前的贸易额,还有长期的战略信任,美国显然把关税当成了地缘工具,逼迫印度在中俄和西方之间选边站。 印度的军事行动在南海更是徒劳无功,解放军南部战区全程跟监印菲舰艇,早就在相关海域布下天罗地网。 印度派出的“德里”号驱逐舰已经服役25年,防空和反舰能力有限;“基尔坦”号护卫舰主要用于反潜,在南海复杂的地缘博弈中根本掀不起风浪。 相比之下,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和军事部署已形成压倒性优势,菲律宾拉拢印度搅局,不过是给自己壮胆的政治表演。 南部战区明确表态,对任何域外势力介入南海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戒,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印度的小动作改变不了南海的格局,反而会让中印关系雪上加霜。 印度的困境还在于,它试图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却两头不讨好。 一方面,印度不愿放弃与俄罗斯的能源和军事合作,俄制武器仍占印度进口总量的36%,苏-57E战斗机等先进装备对印度国防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印度又想借助美国提升国际地位,加入“印太战略”。 这种摇摆政策让美国觉得印度不够忠诚,也让中国对印度的信任度下降。 更讽刺的是,印度前脚和菲律宾搞军演,后脚就被美国关税制裁,而菲律宾所谓的“战略伙伴”在救灾时却不见踪影,这一幕像极了菲律宾台风后求助中国的场景,只不过这次轮到印度体会“盟友”的凉薄。 或许印度现在才意识到,为了卖几枚导弹就得罪美国、激怒中国,实在是得不偿失。 美国的关税大棒不仅打在商品上,更打在印度的战略自主性上;而在南海的军事冒险,除了让中国加强戒备,没有任何实际收益。 印度前驻美大使阿伦·辛格直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唤起了印度对历史上遭受美国胁迫的痛苦回忆,过去25年建立的印美关系可能已遭重创。 面对这种局面,印度本该坚定与中俄的合作,通过扩大能源和贸易往来对冲风险,可莫迪政府却选择在南海玩火,结果把自己逼入了墙角。 这场博弈的结局早已埋下伏笔: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印度若想在大国竞争中自保,就得学会权衡利弊,别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葬送长远的战略利益,现在,印度的三艘军舰还在南海游荡,可国内的经济警报已经拉响。 莫迪政府是继续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跳舞,还是重新审视与中俄的合作,这个选择不仅关乎印度的经济命脉,更将决定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 未来几个月,或许就能看到印度为这次错误决策付出多大的代价。你觉得印度还有翻盘的可能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印度现在最后悔的事,就是派军舰去南海与菲律宾联合巡航 前脚刚派三艘军舰去南海跟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8-06 11:36:2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