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之所以在南海跳得凶,最大的倚仗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的“永远不开第一枪”的国防政策。 1999年5月9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轰炸的第二天,菲律宾海军“马德雷山”号登陆舰突然宣称“船底漏水”,在仁爱礁西北侧礁坪非法“坐滩”。 这艘二战时期的老古董,锈迹斑斑到连菲律宾渔民都调侃它“随时可能散架”,却被菲律宾当成了“领土主张”的筹码。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菲律宾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表演——借着国际社会关注中国使馆被炸的时机,强行制造既成事实。 二十多年来,中国海警始终坚守底线:允许菲律宾送食品和淡水,但坚决不让送钢筋水泥。这种人道主义宽容,在菲律宾眼里反而成了可乘之机。2023年底,菲律宾一艘运补船试图伪装成渔船靠近仁爱礁,船上藏着的却是用于加固军舰的钢板和混凝土。 中国海警通过雷达扫描和目视观察,精准识别出货物异常,用高压水炮在距离船体十米处形成水幕屏障,迫使菲船调头撤离。更绝的是,中国海警在执法时特意保持“不接触、不碰撞”原则,连菲律宾船员拍摄的视频里,都只能看到高压水柱在海面激起的浪花,却找不到任何“暴力执法”的证据。 菲律宾敢这么跳,还有个小心思:拉着美国、日本甚至印度来壮胆。2025年8月,菲律宾与印度在黄岩岛附近海域搞了一场所谓的“海上合作活动”。 三艘印度军舰大张旗鼓地驶入争议海域,却连基本的航海礼仪都顾不上——印度“德里”号驱逐舰在接近中国海警船时,雷达系统突然故障,被迫紧急转向,差点撞上中国“海警5205舰”。 这场被菲律宾媒体吹嘘为“历史性合作”的演习,实际上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秀:印度军舰只在黄岩岛外围转了两圈,就以“补给不足”为由匆匆撤离,留下菲律宾的巡逻艇在海上孤零零地打转。 更讽刺的是菲律宾为了这场演习,特意邀请了二十多家国际媒体随船报道。结果中国海警船全程“陪同”,用无人机实时拍摄菲印船只的一举一动。当印度记者询问中国海警为何“干扰演习”时,中方执法人员平静地回答:“这里是中国黄岩岛,我们只是在自己家门口散步。”这句话通过卫星直播传遍全球,让菲律宾精心策划的“舆论战”彻底破功。 中国在南海的策略,堪称“温水煮青蛙”的典范。就拿仁爱礁来说,那艘“马德雷山”号登陆舰已经在海水里泡了二十多年,船体腐蚀程度连菲律宾自己的工程师都摇头。 2024年3月,菲律宾试图用玻璃纤维板临时加固舰体,中国海警立即出动两艘万吨级执法船,在距离菲舰三百米处形成封锁线。通过高精度望远镜,中国海警甚至能看清菲律宾士兵在甲板上晾晒的内裤颜色。这种“近距离威慑”战术,既遵守了不开第一枪的承诺,又让菲律宾的每一次小动作都暴露在聚光灯下。 菲律宾之所以敢屡屡挑衅,很大程度上是误判了美国的支持力度。2024年4月,美菲“萨拉克尼布-24”联合演习中,美国首次在菲律宾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宣称要“增强区域威慑能力”。 可演习刚结束,这套价值数亿美元的系统就被悄悄撤回美国本土,理由是“维护成本过高”。更让菲律宾心寒的是,2023年底仁爱礁冲突最激烈时,美国“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明明在附近海域,却突然以“机械故障”为由,全速驶往新加坡维修。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支持,连台湾专家都看不下去。台湾军事评论员在电视节目中直言:“美国在南海的‘战略模糊’,说白了就是‘关键时刻靠不住’。菲律宾今天的处境,就是台湾明天的镜子。” 事实也确实如此——每当菲律宾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美国总是在口头上表示“坚定支持”,但真到需要出兵时,就会以“避免激化矛盾”为由退缩。 中国在南海的实际控制能力,早已今非昔比,中国海警船的数量和吨位都占据绝对优势——仅在仁爱礁附近,中国就常年部署三艘以上的万吨级执法船,而菲律宾最大的海警船排水量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面对菲律宾的挑衅,中国始终保持着大国定力。外交部多次强调,愿意通过谈判解决争议,并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这种“以理服人”的态度,连菲律宾国内的有识之士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克制不是软弱,而是对自身实力的绝对自信。” 菲律宾在南海的所作所为,本质上是对自身实力的误判。他们以为抱住美国大腿就能狐假虎威,却忘了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早已今不如昔。中国的“不开第一枪”是大国担当,但不等于没有还手之力。 就像仁爱礁那艘破船,没有钢筋水泥的支撑,终有一天会在海浪中解体。菲律宾若继续执迷不悟,终将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而中国,始终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压舱石”,任何试图挑战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将在历史的浪潮中被彻底粉碎。
菲律宾之所以在南海跳得凶,最大的倚仗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的“永远不开第一枪”的国防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8-06 11:27:13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