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滤镜下,霸凌不该有“失声盲区”
当江油、沈阳女孩遭遇霸凌,某些常把“性别互助”挂嘴边的女博主却集体失声,只因施暴者也是女性——性别叙事的虚妄泡沫,在此刻被戳得粉碎。
霸凌面前,性别从不是豁免牌,可有些人为“打造女性乌托邦”,把“女孩帮助女孩”异化成“女性施暴可哑火”的遮羞布。她们高举“性别正义”大旗,却在同性恶行前选择性失明:对受害女孩的痛苦装聋作哑,对施暴者的恶行避而不谈,让“互助”成了圈地自萌的话术,让“善良”成了贴给女性群体的虚假标签。
更讽刺的是,这套双标背后藏着功利算计:既想向男性“卖赎罪券”渲染性别对立,又想对女性“割韭菜”打造乌托邦,却忘了霸凌是文明之耻,不分男女;互助是人性之光,不该分施暴者性别搞区别对待。
医院里闯 走廊的“鬼火少年”不分男女该批,校园中挥拳头的“霸凌少女”也不该被放过。若性别叙事成了捂嘴布、流量生意经,那“为女孩发声”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而真正的性别平等,始于对恶行零容忍的清醒,终于对每个受害者一视同仁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