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115师与日军展开激战,战斗中,营长突然下令:大家冲到半山腰后立马返回,并且一定要把鬼子的尸体扛回来。战士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是不解,事后才知道原因,营长太高明了!
那是个寒风刺骨的早春,一九三八年的川口村外,枯草还挂着霜,王耀南搓了搓冻僵的手指,工兵营的战士们刚侦察完地形往回赶,就听见老乡急匆匆跑来报信,鬼子的先头部队已经快到村口了。
王耀南嘴角却扬起笑意,他早听说陈光旅长带着685团往这儿赶,686团也在附近活动,这仗有的打。
可这笑意还没到眼底就凝固了,最新情报像盆冰水浇下来,686团被地形耽搁了行程,685团一个营已经和日军交上火,而对面的鬼子足足有1500人,机枪火炮摆开像铁刺猬。
山坳里传来闷雷般的枪炮声,他抄起望远镜往半山腰看,685团的弟兄们正借着岩石掩护且战且退。
他突然把望远镜往怀里一揣,转身冲工兵营吼道:"带上绳索铁锹,跟我上山!"战士们猫着腰往山腰冲时,子弹在头顶嗖嗖飞过,炸开的土块噼里啪啦往下掉。
冲到半山腰的乱石堆后,王耀南却下令调头,还让每人必须扛具鬼子尸体回去,有个愣头青刚要问,被老兵踹了屁股:"营长让扛就扛!"
后来才知道这招有多绝,当时日军正追着685团往山沟里钻,王耀南带人把二十多具鬼子尸首整整齐齐摆在山路上,还故意让血水渗进黄土。
追得正欢的鬼子突然看见同伴尸体横陈,最前面的小队立马乱了阵脚,更绝的是王耀南提前在尸体堆里埋了地雷,等鬼子军官上前查看时,"轰"地一声炸得人仰马翻。
这招心理战加诡雷战术,硬是把日军大部队拖住了两小时,给685团赢得了转移时间。
其实这仗背后藏着更大的棋局,就在十天前,115师刚在午城和鬼子打了个照面,警卫连顶着十倍兵力硬是毙敌百余。
阎锡山的晋军在马斗关吃了败仗,日军眼看要扑向黄河,陈光带着343旅在吕梁山来回穿插,既要阻止鬼子西进,又要护住八路军的渡河点。
川口村这场遭遇战看似偶然,实则是双方在晋西南的生死博弈,王耀南的机智不是灵光乍现,是常年打游击练就的本事,115师最擅长的就是利用山地分割敌人,专挑辎重队下手。
那些被扛回来的鬼子尸体最后派了大用场,战士们把他们的军服扒下来给稻草人穿上,夜里插在对面山头,引得鬼子机枪扫掉半箱子弹药。
有个北平来的学生兵嘀咕这招不厚道,炊事班老赵往地上啐口唾沫:"他们用毒气弹就厚道?"后来连日军文件都承认,这支部队"战术诡异非常,常利用地形与心理威慑"。
几十年后军事学家复盘这场战斗,发现王耀南的临时决策暗合现代特种作战理念,当时八路军没条件搞电子干扰,就用尸体和诡雷制造战场迷雾;缺乏重火力压制,就拿血淋淋的视觉冲击打乱敌军节奏。
这比美军在越南用录音带吓唬越共早了整整二十多年, 可惜那会儿没人记录具体战术细节,只留下老战士回忆里的只言片语:"王营长让咱把死鬼子当活棋下。"
最耐人寻味的是日军战报对这场战斗的记载,他们始终没搞明白,为什么追击部队会在半山腰突然溃散,只能含糊其辞地写成"遭遇神秘伏击"。
倒是685团的老兵晚年接受采访时笑得咳嗽:"哪有什么神秘,咱们工兵营当年扛尸体,跟老乡赶集扛年货似的。"
用户10xxx28
是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血战。关家垴血战的关键词只有一个,惨烈,前所未有的惨烈。 1940年,日军36师团冈崎大队500余人经左会进到蟠龙以东,在取道武乡回沁县不得的情况下,连夜进了山脊上的关家垴,占领了山顶高地。 这支精锐日军展现了惊人的战场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