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总统帕维尔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如果乌克兰的生存代价是部分领土暂时被占领,那就只能如此。” 作为北约前军事委员会主席,帕维尔的表态显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基于当前战场态势和西方援助能力的冷静评估。 帕维尔的核心逻辑很简单,乌克兰在短期内无法通过军事手段收复所有被占领土,强行反攻只会导致难以承受的人员伤亡。 他认为,西方若施压乌克兰立即夺回全部领土,反而可能加速乌克兰的消耗,甚至威胁其国家存续。 这番话听起来残酷,但背后反映的是俄乌战争进入2025年后的现实困境,尽管西方持续提供军援,但战场形势并未出现决定性转折。 俄罗斯凭借人口优势和中国的经济支持,仍在维持消耗战。帕维尔直言,目前没有“无痛”驱逐俄军的手段,除非乌克兰愿意付出巨大生命代价。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西方在变相鼓励乌克兰妥协?帕维尔的回答很明确,绝不承认俄占领土的合法性,但战争不能仅靠军事手段解决。 他认为,更有效的策略是欧美联手对俄施加更大经济压力,迫使莫斯科最终回到谈判桌,这一观点其实与中国长期主张的“劝和促谈”立场有一定契合,中国始终强调,政治解决是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出路,反对无底线军援导致冲突长期化。 帕维尔还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俄罗斯目前拒绝谈判,因为普京只愿意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直接对话,试图将欧洲排除在外。 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恰恰是俄罗斯外交的典型手段,如果欧洲无法在未来的和平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任何停火协议都可能沦为临时休战,而非长久和平。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帕维尔的表态反映了一个现实,战争拖得越久,乌克兰的损失越大,而欧洲的安全与经济也将持续受冲击。 而帕维尔的观点虽然现实,但也提醒国际社会真正的和平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平衡利益的解决方案。 最后,帕维尔的话或许会让部分乌克兰支持者感到刺耳,但战争从来不是靠理想主义打赢的,他的核心信息其实是乌克兰的生存比领土的即时收复更重要,而西方的支持必须更加务实,毕竟,一个被战争彻底摧毁的乌克兰,对谁都没有好处。
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针对目前乌克兰现状公开作出了最新表态。季莫申科表示,现在的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