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闽西牛牯扑村民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下毛主席。为回报陈添裕的恩情,主席眼含

南风意史册 2025-08-05 12:13:29

1929年,闽西牛牯扑村民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下毛主席。为回报陈添裕的恩情,主席眼含热泪写下承诺:“等革命成功,添裕同志一定要拿着字条来找我!”可新中国成立后,陈添裕却未去找毛主席,即便毛主席多次邀请都遭到了拒绝......   “添裕,有大事找你呢。”田埂上,村长火急火燎地朝着正在田间忙活的陈添裕跑过来。陈添裕直起弯了许久的腰,从村长手里接过电报。只见他刚把电报展开,目光落在上面的内容时,两道浓眉紧紧地拧成了疙瘩。   1929年8月,毛主席以“杨子任”之名于闽西调养身体。那时,可恶的疟疾缠上了他,毛主席被折磨得不成样子,整个人虚弱至极。9月17日,国民党民团700余人突袭牛牯扑村,粟裕率警卫连拼死阻击,但仍寡不敌众。危急关头,赤卫队员陈添裕主动请缨:“杨先生,我背你走。”   山路崎岖,追兵逼近。陈添裕倒穿草鞋迷惑敌人,赤脚狂奔10华里,双脚被荆棘刺得血肉模糊。成功抵达安全地带后,陈添裕终因体力消耗过度,眼前一黑,直直地昏倒在地。毛主席亲眼目睹了陈添裕和村民们不惧危险、不求回报的英勇善举,内心被深深地震撼。   待陈添裕从疲惫中苏醒,毛主席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郑重地写下了一张字条,说道:“等革命成功,添裕同志一定要拿着字条来找我。”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曾多次派人打听陈添裕的下落。到了1953年国庆前夕,毛主席专门给永定县政府发去电报,诚挚地邀请陈添裕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然而,陈添裕因妻子即将分娩,选择让堂弟陈奎裕代往。   陈奎裕抵达北京后,毛主席目光敏锐,一眼他便敏锐察觉眼前这人并非当年背自己脱离险境的陈添裕。刹那间,他脸上绽放出温和亲切的笑容,带着几分诙谐调侃起来:“你可不是背我过小溪的陈添裕,我记得你,是在村里专门照看茶水桶的那位。”   说着,毛主席向前紧紧握住陈奎裕的手,神情变得庄重起来,认真地说道:“当年在牛牯扑发生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印在我心里,那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如今共和国能有这般局面,离不开你们这些乡亲们的默默付出,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   陈添裕的拒绝并非冷漠,而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最朴实的价值观。他认为救人是本分,不值得邀功。也深知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不愿占用主席时间。   陈添裕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救命之恩,更折射出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他救了毛主席,却从未将此视为资本。毛主席贵为国家领袖,却始终铭记一位普通农民的恩情。这种双向的赤诚,正是中国革命最动人的底色。   如今,牛牯扑村的“毛主席纪念亭”仍记录着这段历史。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英雄,未必站在聚光灯下,而是在危难时挺身而出,功成后默默退场。这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精神,才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传承。          信息来源: 上观新闻|《毛主席曾邀请过哪些人国庆上天安门观礼,这位“救命恩人”为什么拒绝》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0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