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郑成功在外打仗得知,自己20岁的儿子郑经跟35岁的乳母生下孙子郑克臧,郑成功知道后,当场直喷鲜血,怒吼道道:“发妻董氏、乳母陈氏和儿子郑经,全部都给杀干净!堂兄郑泰不忍跪在地上劝郑成功,但是郑成功心意已决,便让堂兄郑泰代自己执行。 郑成功出生在1624年,日本平户一个商人家庭里,父亲郑芝龙是海上大佬,母亲是日本人田川氏。他七岁回福建,接受教育,1638年考上秀才。1641年娶了董酉姑,她家是明朝官员背景。郑成功从1646年起接手父亲的事业,组织军队抗清,在东南沿海打了不少胜仗。1650年他掌控家族资源,1655年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1659年进攻南京没成,1661年转战台湾,围攻荷兰人的热兰遮城九个月,1662年2月逼荷兰投降,建立反清基地。董酉姑在家管事,支持丈夫,提供军需。她生五个儿子,长子郑经1642年生,从小帮手。郑经19岁娶唐显悦孙女唐氏,但后来和弟弟乳母陈昭娘有私情,生下郑克臧。这事瞒不住,闹出大问题。 郑成功忙着军务,远在台湾收到信件,内容直指郑经和陈昭娘的事,还生了孩子。他气急败坏,下令黄毓带令箭去金门找郑泰,处决董酉姑、郑经、陈昭娘和郑克臧,罪名是家风不正。郑泰和黄毓商量后,只杀了陈昭娘和郑克臧,提头复命。郑成功不满意,又派黄毓带剑回去严办。郑泰拖延,把黄毓送到厦门,郑经那边拘禁了他。郑成功再派洪有鼎去南澳找周全斌执行,周全斌也被抓,洪有鼎不敢往前。郑成功病重,每天望澎湖方向等消息,没等到就去世了,年39岁。这事件暴露家族内部矛盾,影响了郑氏集团的稳定。 郑成功死后,郑经继承位置,先解决内部争斗,堂兄们有的投清。1664年他打退清军和荷兰联合进攻,但丢了厦门金门。郑经继续扩张,1676年进军福建,占了些地方又撤。1680年海战败给施琅,退守台南。董酉姑去台湾,当国太,管政务,强调民生。陈昭娘没死,被郑经正式纳妾。郑经1681年病死,郑克臧一度监国,但18岁被冯锡范和郑聪杀害,郑克塽接位。董酉姑同年6月死于安平,59岁。郑氏政权后来投降清朝。 郑成功的一生充满抗争,从沿海打到台湾,建立基地。他的家庭管理却出问题,儿子私通乳母,引发杀机。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严苛的礼教和权力压力。郑经虽有小节问题,但守住了20年大义,继续抗清。董酉姑贤惠,但没能管好家。历史资料显示,这事来自《台湾外纪》等记载,真实性高。郑泰劝阻体现家族情感冲突。整个事件提醒人,英雄也有凡人烦恼。 私通事件不是孤立的,郑经从小就好色,据史书他和多个乳母有染。陈昭娘26岁进家,郑经被吸引,逐步发展。瞒着父亲,告诉是小妾生子,郑成功先赏赐,后来唐显悦信件揭发。郑成功下令体现他治家严格,但执行不彻底,显示部下忠诚分歧。黄毓被抓,周全斌拘禁,洪有鼎退回,这些环节层层失败,加重郑成功病情。他还受父亲被杀、永历帝死等打击,积郁成疾。 郑经继位后,面对清军压力,多次出兵。菲律宾方向试探,没大成果。福建战役占漳州等地,很快失守。施琅进攻澎湖,郑氏海军败北。内部,郑克臧被杀,显示权力斗争激烈。冯锡范等合谋,收回印信。郑克塽年幼,上位后不久1683年投降。董酉姑晚年批评郑经无谋,导致失地。她勤俭持家,早年逃难只带祖牌和文件,体现忠诚。 历史评价郑成功正面,但家庭丑闻影响形象。郑经被称逆子,却维持政权20年。陈昭娘作为当事人,后续生活低调。郑泰作为堂兄,执行时犹豫,保住部分家人。整个家族从明末到清初,跨越海洋,抗争到底。这故事接地气,英雄后院起火,普通人也能懂那种气恼和无奈。
侍寝的妃子抬上龙床后最怕什么?不是皇帝,而是枕边那根油光发亮的棍子。被太监裹进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