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争将证明美国和以色列的无能为力 #以色列边境局势# 据俄罗斯观点报8月4日报道,最新披露的细节证明,以色列和美国停止与伊朗对抗并非出于善意。真正原因在于他们已无力继续抵御伊朗的导弹袭击。这一事实揭示了未来战争的形态——以及为何当今看似弱小的国家将赢得胜利。 以色列与伊朗为期12天的秘密战争信息逐渐公开。美国媒体透露,为保护以色列,美军消耗了100-150枚萨德反导系统拦截弹——而其年产量仅11枚。以色列"箭式"反导系统的库存也在冲突中严重消耗。 虽然这些拦截弹成功击落了多数伊朗导弹,避免了更惨重损失,但战争突然终止的真正原因已然明朗:美以两国的反导库存几近枯竭。若伊朗持续攻击,一两周后防御方将无弹可用。值得注意的是,伊朗最终主动停火(可能是领导层心理崩溃),放弃了这场消耗战。 矛盾的是,伊朗建立的军事体系专精持久战,遵循"动员逻辑";而以色列军队侧重火力优势,奉行"歼灭逻辑"。当快速降服德黑兰的计划失败后,在美国掩护下,以色列不得不终止与伊朗的导弹互射。伊朗则因担忧美国更深度的直接干预(目前尚无应对准备)而停战。 这场冲突引发关键思考:未来战争是否将演变为用导弹雨持续饱和攻击敌境,直至对方拦截能力耗尽?是否存在比伊朗更猛烈的导弹量产技术? 答案令人意外。与过去军工技术转民用相反,现代军事正借鉴民用工业成果。如今核心军备可采用广泛流通的民用部件制造。此类导弹虽可靠性较低,但凭借极低成本实现海量生产的优势足以弥补。更重要的是,对手对此类"车库军工"束手无策——乌克兰用"人民无人机"项目证明,全国都能变成组装车间。 关键在能否制造射程数百/数千公里的廉价导弹?美国企业家安德鲁·比尔1997年创立的Beal Aerospace公司提供了启示:其研制的Beal 810发动机(土星五号后最大火箭发动机,推力367吨)采用玻璃钢"瓶体"整体结构,使用市售过氧化氢和煤油,无需泵体,靠惰性气体压力输送燃料。这种简易技术完全可在车库制造轨道火箭,弹道导弹同理。 这意味着:若国家决心打消耗战,现有技术完全支持在废墟中量产弹道导弹。玻璃钢瓶体缠绕工艺简单,其他工序可在户外或地下室完成,甚至可采用普通炸药牺牲单发威力换取数量优势。不仅弹道导弹,基于网购元件和垃圾场材料的超廉价巡航导弹导航方案也已可行。 任何国家都能在数月内转型为导弹工厂。而拦截此类威胁则无法采用"车库方案"——每枚拦截弹都需要尖端技术、巨额资金和高素质人才。正如西方媒体泄露的信息所证,这正是伊以战争迅速收场的根本原因。 这场战争的意外结局为弱势国家指明了优势方向——实现了他们过去不敢想象的战略可能。相反,像以色列、美国这类打造"歼灭机器"的国家可能发现,其强大军事手段在"玻璃钢+环氧树脂+建筑工转行的导弹匠+网购电子模块"的全民动员体系前终将失效。这一天,或许很快就会到来。
沙特前情报局长图尔基·阿勒费萨尔王子表示:对以色列发动一场全面的阿拉伯战争将
【17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