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

历史播报员 2025-08-05 08:40:54

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原配也在,顿时大吃一惊:“你怎么也在?”

那年春天,西康军区司令部的木棉花开得正艳,刘忠将军在批阅文件时突然接到一封辗转多时的家书,只见信纸已经泛黄,字迹模糊得几乎难以辨认,但那句"母尚健在"四个字却像烙铁般烫进他的眼眶。

他猛地站起身,窗外的阳光刺得他眼前发白,不知不觉二十四年了,自从1929年那个雨夜他背着包袱离开上杭才溪村,母亲的模样就永远定格在了煤油灯下佝偻着腰为他补衣裳的身影。

伍兰英端着热茶进来时,看见丈夫的手在微微发抖,这个在漳州战役中端着机枪打飞机、长征时带着侦察队智取腊子口的铁血将军,此刻喉咙里滚出几声哽咽:"明天就回福建。"

吉普车在闽西的山路上颠簸了三天,后座的伍兰英看着丈夫的侧脸绷得像块生铁,他不断摩挲着口袋里那个褪色的荷包,那是发妻王四娣当年塞给他的,里面还装着半块没吃完的地瓜干。

才溪村的石板路上积着昨夜的雨水,刘忠的皮靴踩上去发出空荡荡的回响,老宅的土墙早已塌了半边,院子里那棵枣树却奇迹般地活着,树底下坐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在拣野菜。

刘忠的膝盖重重砸在泥水里,惊飞了枣树上的麻雀,老太太抬起浑浊的眼睛,手里发霉的野菜撒了一地,她颤巍巍伸出的手掌心还留着当年被地主烫伤的月牙形疤痕。

堂屋的布帘突然掀开,端着木盆的女人僵在原地,盆里的水哗啦全泼在地上,王四娣的围裙上还沾着刚挖的笋泥。

二十多年的战火把当年水灵的新媳妇熬成了眼角堆满皱纹的妇人,只有那对银耳坠还在晃,正是刘忠用第一次做泥瓦匠的工钱打的。

屋里静得能听见灶膛火星爆开的声响,老母亲把两人的手叠在一起,那双枯枝般的手掌下,一道是将军虎口的枪茧,一道是农妇指节的冻疮。

王四娣突然转身从米缸底摸出个油纸包,里头整整齐齐叠着三双草鞋,每年冬至她都要纳一双,就怕丈夫哪天突然回来没鞋穿。

刘忠想起长征过草地时,有次他饿得啃皮带,恍惚间看见王四娣端着地瓜粥朝他笑,此刻伍兰英默默退到门外,望着远处正在帮老乡修屋顶的警卫员。

当年她在中条山被日军包围时,也是这个男人带着侦察兵杀出血路救了她,或许在那时,爱慕之心就已悄然而生。

夜深了,王四娣执意要去睡柴房,刘忠蹲在灶前帮她添火,火光映着墙上斑驳的"光荣军属"木牌,这块1932年苏维埃政府发的牌子,王四娣在国民党清乡时把它藏在水井里,自己却被抓去吊在祠堂梁上打了三天。

她没吐露半个字,就像当年送丈夫参军时说的:"家里有我",此刻老母亲把伍兰英的手也拉过来,三个人的影子在土墙上叠成一座山。

天蒙蒙亮时,刘忠发现王四娣不见了,村口的老榕树下,她正把连夜蒸好的米糕分给早起拾粪的孩子,将军的吉普车开过时,她只是抬头笑了笑,阳光穿过树叶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后视镜里那个越来越小的身影渐渐变成二十岁的样子,穿着大红嫁衣站在晒谷场上,而车里的将军摸出口袋里的荷包,里面多了几颗新炒的花生。

0 阅读:87
历史播报员

历史播报员

阅读不一样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