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核水已污染很多海域,为何日本海鲜却不愁出口,大家也还在吃海鲜,难道日本另辟蹊径了? 日本核水排海后最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带头全面禁止日本海鲜的中国,居然在2025年自己派人去检测,然后又重新开始买了。 这可把日本高兴坏了,到处宣传说“你看,中国都认可我们是安全的”,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要知道,自从2023年排海开始,日本的海鲜就没人要了,在中国市场,他们的扇贝出口直接归零,整体出口额暴跌了92.3%,日本政府急得不行,又是给渔民发补贴又是让便利店搞促销,但本国人自己也心里打鼓,消费根本拉不起来。 往国外卖也费劲,想卖扇贝到美国得先拉到越南,把壳剥了换个包装,假装是“越南产”,这一趟折腾下来,成本高得离谱,跟赔钱赚吆喝没两样,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虽然没禁,但检查标准严得吓人,恨不得把每个集装箱的缝都化验一遍。 就在这种绝境下,中国的“有条件恢复进口”,看起来就像是救命稻草,但仔细看中国的操作,味道就不太对了。 那中国到底图什么?其实逻辑很简单,就是只信自己,他们派了自家专家,带着自家设备去福岛,检测结果说这批货没问题,那就买,这不代表他们信了日本那套“处理水很安全”的说法。 更关键的是,中国划下了一条红线:福岛、宫城等风险最高的10个地区,一个都不准进,这操作就像在说,你的产品我可以检查,但你排污这个行为,我依然不认,这哪是认可,分明是基于自身实力的一种精准筛选。 而且,中国也不是没准备后路,他们在新疆的盐碱地里都搞起了“海鲜陆养”,一天捞40吨,根本不愁没得吃,这种底气,让他们可以在这件事上从容地划定自己的规矩。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检测报告上的“合格”和大家心里的“安全”,根本不是一回事。 日本拿出的报告,就像是在说这杯水现在喝没问题,但大家担心的是,你一直在往整个水池里倒东西,水池早晚要出事,德国的科学家早就推算过,57天污染物就能飘到大半个太平洋。 更要命的是,像氚、碳-14这些东西,会在海洋生物身体里越积越多,小鱼吃,大鱼吃小鱼,最后都进了人的肚子,这个长期风险是多少张短期检测报告都解释不了的。 甚至连日本自己那套叫ALPS的净化系统,也被曝出根本不靠谱,据说有70%的水处理完还是不达标,过滤器三天两头坏,用这么个东西处理核污水,然后告诉全世界很安全,谁敢信? 所以,中国恢复部分进口,并没有改变什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报告说“符合标准”,但也被指出压根没自己取样,全用的是日本给的数据,这就像一场考试,监考老师不看考生答题,光听考生自己报分数一样。 说到底,日本海鲜能不能卖出去,早就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信任问题,当一个国家为了省事把风险甩给全世界时,它丢掉的东西,靠再多合格的检测报告也找不回来。
[微风]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
史迹萌报屋
2025-08-05 00:41: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