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8师俘获数名日军。下属请示师长王劲哉如何处置。王劲哉没有任何犹豫,当即下令:“绑树上,让新兵练刺刀,壮胆!”下属面露难色。王劲哉厉声道:“这叫以牙还牙!刺死后,头颅砍下,十颗装一箱。”[凝视]
1938年深秋,江汉平原芦苇荡里的枪声打破了宁静,128师巡逻队俘获了七名落单的日军侦察兵,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师长王劲哉那里。
这个陕西汉子当时正在擦拭配枪,听到汇报后头也不抬地说:“绑结实了,让新兵练练胆子。”在场的军官们都愣住了,因为这意味着要用活人当训练对象。
王劲哉的强硬作风在西北军里早就出了名,早年在杨虎城手下当营长时,他就因为性格刚烈而闻名。西安事变期间更是冲锋在前,后来因为政治立场问题与上级产生分歧。
1938年脱离中央军序列后,王劲哉带着四个团在江汉平原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他的部队纪律严明,连当地的土匪武装都被收编得服服帖帖。
用这种方式训练新兵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士兵们最初面对敌军俘虏时还有些犹豫,但想到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很快就激发了斗志。训练结束后,王劲哉会让人将处决的日军首级送回敌营,往往能让对方连夜后撤数十里。
王劲哉治军极严,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查岗时发现哨兵偷懒,他会直接开枪示警。军需官贪污士兵伙食费,当场就被军法处置。即使是自己的亲戚犯错,也绝不姑息。
这种铁腕管理让128师成为江汉平原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当地百姓从最初的恐惧逐渐转为支持,因为这支部队真正做到了保境安民。
1941年春天的江北战役最能体现王劲哉的军事才能,得到日军调动情报后,他连夜指挥部队在河滩挖出二十里长的防御工事。当五万日军在空中掩护下发起进攻时,守军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层层阻击。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128师硬是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敌人的猛烈攻势。战后清点战场时,仅日军遗弃的装备就装满了好几辆卡车。
王劲哉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渭南老家的乡亲们至今还流传着他少年时的故事:当野狼威胁村民安全时,别的大人都不敢轻易行动,只有他敢主动出击。后来到西安求学,别人专心读书,他却整天在武馆里练武强身。
对日军的深仇大恨源于王劲哉的亲身经历,1938年武汉会战后撤退途中,他路过了被日军血洗的村庄。晒谷场上横七竖八躺着上百具百姓尸体,其中还有被残害的妇女儿童。从那一刻起,128师就立下了“不留日军俘虏”的铁律。
在江汉平原的六年时间里,王劲哉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根据地体系。他在洪湖设立兵工厂生产武器装备,在监利开办军校培养军官人才,甚至还发行了自己的货币。日军先后发动十几次大规模扫荡,最危险的时候师部被团团包围,他带着警卫连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出。
1943年因为叛徒告密,王劲哉兵败被俘,这段传奇经历才暂时画下句号。被押往南京的路上,这个硬汉竟然从行进中的火车上跳窗逃脱,展现出惊人的求生意志。
可惜在湖北老河口再次被捕后,日军将他关押在汉口的特别监狱。面对汉奸的劝降,他一口唾沫直接吐在对方脸上表明态度。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狱中的王劲哉甚至用床单搓成绳索企图越狱,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这种不屈精神令人敬佩。
抗战胜利后,这位曾经的“刺头”师长意外受到国共双方的拉拢。蒋介石承诺给他中将军衔,共产党也派董必武进行秘密接触。出人意料的是,王劲哉最终选择了投奔延安,这个决定让他躲过了后来国民党对杂牌军的清洗行动。
新中国成立后,王劲哉还在陕西军区担任过副参谋长一职,算是有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关于王劲哉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支持者认为他是真正的抗日英雄,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批评者则指责他手段过于残酷,违背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江汉平原最黑暗的岁月里,正是他和128师竖起了一面不屈的抗日战旗。那些特殊年代的极端做法,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环境的残酷现实。
战争年代的是非功过往往难以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究竟应该坚持人道主义原则,还是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如果你生活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会如何选择自己的抗敌方式?
用户63xxx73
国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