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囚流放三千里,衙役为何不辞辛苦抢着押送? 清朝的流刑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和三千里三等,听着不如砍头吓人,实际和剐刑没什么区别。 从北京到宁古塔正好三千里,步行需半年,除此之外,每个囚犯重枷15斤枷脖子,铁链20斤锁脚腕,并且日行50里,雨天照走,病了也得继续。 乾隆朝档案记载,十个流放犯走到终点,只剩3人能够活着,女囚更惨。裹小脚的官太太走烂绣鞋,血泡混脓水黏在裹脚布上,每晚撕下来像扒层皮。 但是衙役为何会争抢押送呢?其实秘密全在油水里,首先家属会打点保命,被皇帝流放的一般非富即贵,所以起步价就是100两,而知县夫人这种价格就是300两起。嘉庆年浙江巡抚案中,妾室柳氏家竟掏500两打点。 其次,他们还会克扣银两,朝廷每人每日拨1斤粮,衙役只发4两,半年就能吞90斤粮,当然还有更加无下限的方式。 有的会谎报病亡,把年轻女囚卖给人牙子。道光十年吉林将军揭发:宁古塔官媒勾结衙役,五两收人转手卖三十两。 可想而知女囚的日子有多不好过,尤其是生理期的时候,因为没有草纸只能用树皮碎布,磨破皮肤感染溃烂,其次衙役逼月事捐,无论是高烧腹泻仍被鞭打赶路,走到腿间血流结冰碴。 到了晚上就更惨了,衙役抽签选女囚陪守,美其名曰防逃跑。光绪年间御史奏折痛斥:名为守夜,实为奸宿。 假如侥幸走到终点,以为自由了,其实苦难才刚开始,这些囚犯为披甲人为奴,白天种地喂马,晚上当主人暖脚婢,腊月还得凿冰潜水,十人下水九人冻僵。 而且一旦女囚被指配给杀人犯,生出孩子世世为奴,吉林通志记载,雍正朝流放女囚五年内死亡率达89%,多数冻馁自尽。 所以这些女囚无论选择哪条路,结局都非常凄惨,实在是令人唏嘘。
古代女囚流放三千里,衙役为何不辞辛苦抢着押送? 清朝的流刑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和
山羊爱吃羊嗄
2025-08-04 08:29:39
0
阅读: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