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都站在自己的利益视角,我奉劝一些人不要进入汽车行业。因为汽车不只是一门生意,还是你使用你产品的数十万百万消费者,以及参与交通的不计其数的人。因此,汽车产业一直有小利益和大利益之分。这次一个偶然性的营销碰撞,暴露了三个问题,车企都在做的将测试变成营销;检测机构都在做的将测试变成生意,卡车企业偶然发现问题,将矛盾变成流量。三方都觉得自己有理,卡车觉得自己受委屈了,号召千万卡车司机使用好自己的吨位和全险,一句活着才有理想,本来可以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却把情绪在虚拟世界对立。乘用车一方认为自己做了其他人都在做的营销测试,卡车和自己没有交集,自己想要的是证明自己的车辆安全,而不是拉踩卡车。因此也觉得冤,认为自己足够硬,比卡车一方的回应更加激进,再撞一次,直播都行,全不管背后自己数十万理想车主在道路上的风险。检测机构一方也发了声明,全文的意思就是乘用车花钱要测试,随便买了一辆卡车,只在吨位和测试速度上做了调整,乘用车测的达标,至于卡车话里话外似乎一个信息,连看都懒得看是谁。检测机构觉得自己更冤,堂堂既是央企又是检测机构还是上市公司,你们不能把矛盾转移到我身上,我测试我赚钱但我不负责任,谁敢说我有责任谁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你说三方都觉得冤,到底谁不冤?在我看来,乘龙最冤,但一定在情绪上克制,因为重卡太大,一旦出事,自己压力太大,要在公开场合强调法律,而不是个体或号召自己的消费群体去激化舆论矛盾。至于理想和中国汽研,本身商业营销检测现在的现象就是服务企业,存在很大的不严谨和指向性,这一点不要觉得自己冤,这是经济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就是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一切向钱看了,都犯了和少林寺一样的毛病,对他们而言,回归价值最重要,对自己这种只关注自己结果、无意中伤害其他个体的商业行为,如果真的有问题,该道歉就道歉,道歉不丢人,甚至中国汽研就停掉这种商业营销检测,踏踏实实和车企去搞研发,赚自己该赚的钱。至于理想,一定为自己的车主负责,你不要觉得自己冤,水军搞你,你现在要真正的去看看重卡的逻辑,而不是自己的产品,证明乘龙的产品不会发生问题,才是体系化乘用车企业应该干的,而不是认为自己正确。说白了,乘龙人家可以情绪,因为人家觉得委屈了,其他两个个体,不能撇清责任,要思考,从来如此就对吗? 理想邀请乘龙卡车直播对撞 大v聊车
如果都站在自己的利益视角,我奉劝一些人不要进入汽车行业。因为汽车不只是一门生意,
啊笑槐看汽车
2025-08-04 06:30: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