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人许信良公开表示:要是大陆统一台湾,绝大多数台湾人都不会服气,更别谈治理

思念绵延不绝 2025-08-03 18:39:21

台湾媒体人许信良公开表示:要是大陆统一台湾,绝大多数台湾人都不会服气,更别谈治理! 许信良是民进党创党元老,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 “大胆西进” 主张,甚至把儿子送去北京大学读书,在当时的绿营里堪称异类。可这位曾经的 “改革派”,如今却在统一议题上唱起反调。 他的逻辑很简单:台湾人已经习惯了现有的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突然被大陆 “接管”,心理上肯定接受不了。但这种说法,忽略了几个关键事实。 其一,台湾社会的分裂,很大程度上是民进党刻意制造的。过去二十多年,民进党通过 “去中国化” 教育,把中国史从 “本国史” 变成 “东亚史” 的一部分,文言文比例砍半,连岳飞、文天祥都从课本里消失了。这种系统性的文化割裂,导致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大幅下降。 去年一项民调显示,20-29 岁的台湾年轻人中,只有 38% 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当一个社会的主流叙事都在淡化 “中国” 这个身份,突然要回归统一,心理落差确实存在。 其二,民进党长期把 “抗中保台” 当选票工具,把两岸问题简化成 “民主与专制” 的对立。赖清德上台后,不仅继续阻挠两岸交流,还推动 13 篇渲染 “大陆威胁” 的补充教材进入校园。这种政治操弄的后果,就是让很多台湾民众对大陆产生误解和恐惧。 去年《远见》杂志的民调显示,61.8% 的台湾民众认为,无论是否亲美,都希望两岸和平,但同时又有 46% 的人担心五年内两岸会爆发战争。这种矛盾心理,恰恰说明民进党制造的 “安全焦虑” 已经深入人心。 其三,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与政治立场的矛盾,加剧了治理难度。2024 年两岸贸易额占台湾外贸总额的 42.3%,大陆连续 23 年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但民进党一边享受着大陆市场的红利,一边在政治上搞对抗。 这种 “经济上依赖、政治上对立” 的畸形状态,让很多台湾民众产生认知失调。就像台南果农在风灾中对着倒伏的果树大骂 “政客只关心罢免”,他们的诉求很简单:别拿政治斗争当挡箭牌,先把民生问题解决好。 而且,许信良的说法低估了台湾民众对和平发展的渴望。2023 年《联合报》的民调显示,74.4% 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应增加互动,创历年新高。 再者,他忽略了大陆对台政策的灵活性。从 “叶九条” 到 “习五点”,大陆始终强调 “一国两制” 下台湾可以保留高度自治,甚至提出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这种诚意,在《美丽岛电子报》的民调中得到呼应:46.6% 的台湾民众认为大陆应该主动提出统一条件进行谈判。 更重要的是,台湾社会并非铁板一块。虽然民进党通过 “绿色恐怖” 压制不同声音,但统派力量依然存在。新党、劳动党等团体坚持 “反独促统”,中华统一促进党甚至在街头挥舞五星红旗与独派对峙。这些声音虽然在主流舆论中被边缘化,但代表着台湾社会不可忽视的民意。 许信良的担忧,本质上是对两岸长期对立造成的社会裂痕的一种反射。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武力威慑或政治说教都不够。大陆需要做的,是在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的前提下,用实实在在的 “统一红利” 打动台湾民众。 比如,进一步扩大台湾农产品输入,推动两岸同胞在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的融合,让台湾民众看到统一后生活只会更好。同时,要打破民进党对舆论的垄断,通过社交媒体、民间交流等渠道,让台湾民众听到更多元的声音。 统一是历史大势,这一点谁也无法阻挡。但统一后的治理,确实需要智慧和耐心。许信良的话虽然刺耳,却提醒我们:两岸统一不仅是领土的整合,更是人心的凝聚。只有真正解决台湾民众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从心底认同 “两岸一家亲”,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0 阅读:1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

思念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