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9岁的杨得志迎娶了新婚的妻子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8-03 17:55:16

1990年,79岁的杨得志迎娶了新婚的妻子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动情地说:“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会尊重你,我也会尊重你!” 杨得志出生在1911年的湖南醴陵一个铁匠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没读几天书就帮父亲打铁,11岁母亲去世后更难了,只能给人放牛维持生计。14岁他随哥哥去江西安源煤矿当挑夫,每天在黑暗的巷道里扛煤筐,双手磨出厚厚的茧子。16岁回湖南衡阳筑路工地干活,用铁锹挖泥土铺路,汗水浸透衣服。那时候的他就对穷苦日子深恶痛绝,1928年2月,他和25名工友投奔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参加湘南起义,从此走上革命路。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通信警卫排排长干起,逐步到特务连连长、炮兵连连长,参加文家市和吉安战斗,以及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 1932年后任红十五军第四十五师新编第九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七师第二十团团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他指挥红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打退国民党军三个师进攻,获三等红星奖章。长征中,他领导红一团担任开路先锋或后卫,组织部队搭建浮桥渡河,到陕北后参加直罗镇战役。 1936年任红一师副师长,参与东征,之后调红二师师长,指挥山城堡战斗。抗日战争爆发,他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七七事变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团长,参加平型关战役。后来代理第三四四旅旅长,1939年率冀鲁豫支队开辟根据地,进攻石友三和高树勋部。1940年起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粉碎日军多次扫荡。1944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旅长,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这些经历让他从普通士兵一步步成长为指挥官,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 抗日胜利后,杨得志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参与平汉战役,后来留晋察冀任第二纵队司令员。1947年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指挥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开创攻克坚固城市先例。1948年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指挥冀热察和察绥战役,在平津战役中攻克新保安,歼灭傅作义王牌部队。1949年参加太原战役,进军西北,指挥陇东追击战、兰州和宁夏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银川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1951年参加朝鲜战争,任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指挥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 1952年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1954年任司令员,指挥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入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获上将军衔及一级八一、一级独立自由、一级解放勋章。后来历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中越战争西线作战。 1980年任总参谋长,参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直到1987年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杨得志一生指挥众多战役,从长征到抗美援朝,再到边境自卫战,立下赫赫战功,但始终保持低调作风,不居功自傲。他的军旅生涯跨越多个时期,体现了从基层起步的坚韧。 杨得志的第一任妻子申戈军,原名申淑兰,1918年生于河北魏县,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边区妇救会宣传部长。1940年经介绍与杨得志相识,仅见过两次面,就于4月24日结婚。那时杨得志29岁,申戈军22岁,两人婚后共同面对战火考验。申戈军随杨得志辗转各地,任济南军区直属政治处主任,两人共生六个孩子:儿子杨建华和五个女儿杨华荣、杨柏华、杨秋华、杨东华、杨雪征。申戈军多次从敌方威胁下逃脱,却在1989年因病去世,杨得志守在病床旁,握着她的手,陷入深深悲痛。孩子们各自成家,有工作,只能偶尔探望,杨得志日子变得空落落的。申戈军陪伴杨得志近50年,是他生活上的支柱和工作上的伙伴,两人感情深厚,经受炮火洗礼。杨得志晚年忆及申戈军,总感慨她坚强有韧性,对家庭贡献巨大。 申戈军去世后,杨得志的生活陷入灰暗,老战友们建议找伴侣照顾晚年。其中一位想起石莉,她1935年生于湖北红安,早年入伍,任志愿军文工团舞蹈演员、副排长,比杨得志小24岁,早年丧偶。石莉1950年随文工团到朝鲜慰问,杨得志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见过她,他的身材魁梧和声音洪亮给她留下印象。她也听闻杨得志指挥上甘岭等事迹。 1990年,经战友李雪三夫妇介绍,两人再次见面,聊起过去战役和个人经历,越聊越投机。杨得志直率表达结婚意愿,石莉同意。考虑到年龄差距会引起议论,他们低调办理婚礼,只邀几名战友和杨得志子女。婚礼于1990年4月30日在北京一朴素会议室举行。石莉用心照顾杨得志,杨得志子女尊重她,将她视作家人。两人共同生活,杨得志恢复规律作息,石莉对待他的孩子如同亲生。这段晚年婚姻虽短,却带来温暖,杨得志子女定期探望,保持融洽。婚后四年,杨得志身体渐衰,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0 阅读:0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