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抗的不是乌克兰,而是整个西方国家。说实话,俄罗斯所遭遇的这个情况,换做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坚持到现在。
俄罗斯在冲突中面对的压力远超单一对手。2022年2月入侵启动时,西方预测快速结束,但三年过去,转为持久消耗。北约30国提供武器援助,包括F-16战机和远程导弹,乌克兰利用这些打击俄罗斯本土。俄罗斯调整策略,转向资源耐力战,使用朝鲜炮弹和伊朗无人机回应高科技攻击。成本对比明显,乌克兰一枚百万美元火箭弹,俄罗斯用廉价无人机反击。经济制裁史上最严,冻结央行资产,切断支付系统,但俄罗斯转向中国、印度出口能源,人民币结算占比超60%,油气收入不降反升。欧洲反而受能源价格暴涨影响,德国工业外迁,法国出现反北约游行,匈牙利拒绝参与制裁。
2025年7月,欧盟第18轮制裁执行力弱,俄罗斯通过影子船队绕过价格上限,甚至制裁印度炼油厂,但印度无视。乌克兰依赖西方资金,美国恢复援助,但特朗普要求欧洲分担更多,德国以库存不足为由拒绝。英国承诺援助,却因经济增速低迷而捉襟见肘。俄罗斯集结11万士兵在苏梅地区,使用密集炮击推进,招募朝鲜士兵和中亚佣兵补充兵力。乌克兰降低征兵年龄,新兵训练短缺,战场消耗巨大。西方情报网络和卫星支持让乌克兰锁定目标,但俄罗斯的核威慑和能源储备维持平衡。
冲突进入第四年,俄罗斯推进加速,2025年8月捕获更多领土,如275平方英里,比前几个月多。特朗普部署核潜艇近俄罗斯,警告准备应对,设置8月8日截止日期结束战争,但普京坚持初始要求,包括承认克里米亚和东部地区。泽连斯基推动抵抗,提出新法案加强动员,但和平谈判停滞。俄罗斯损失更高,西方估计达20-30万阵亡,乌克兰约10万。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炼油厂,造成火灾和伤亡,俄罗斯回应导弹打击基辅,死亡升至31人,包括儿童。欧洲承受压力,德国警告战争风险主要影响本地,美国本土远离。俄罗斯经济转向亚洲,印度减少俄罗斯石油进口,中国结算系统处理交易。军工生产加速,但黑海舰队损失严重,北韩部队参与后伤亡高,于2025年2月撤回。外交上,G7谴责俄罗斯,特朗普批评普京决心,但双方条件差距大。泽连斯基维持领导,视察前线,普京国内支持稳固,继续主持会议。冲突未结束,俄罗斯缓慢推进,乌克兰依赖援助,西方内部分歧加剧,和平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