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亚地区,除了我们还在谈之外,这几个主要的经济体,日本,韩国都是15%,而台湾

观今言史啊 2025-08-03 15:19:33

在东亚地区,除了我们还在谈之外,这几个主要的经济体,日本,韩国都是15%,而台湾地区经过一番努力,最后争取到了20%,台湾省主要是出口电子产品,结果这个税率比日韩还高 东亚这几年的贸易局面真是变化莫测,特别是美国那“对等关税”政策一出,整个地区的经济棋局全被打乱了。   现在的情况挺有意思:日本和韩国都被划进了15%的关税档位,而台湾地区拼了老命谈判,最后却落了个20%的结果。   更扎心的是,台湾的经济命脉就是电子产品出口,这税率比日韩还高出一截。   先说日韩为何能拿到15%的“优惠价”。这两国在谈判桌上甩出的筹码相当实在——日本承诺对美国追加数千亿美元投资,韩国则同步扩大进口美国货,甚至拉着越南、泰国搞贸易平衡组合拳,硬生生换来了美国的“盟友折扣”。   这种操作本质是经济绑定:你要低关税?行,掏钱买我家货、来我家建厂。比如韩国车企把生产线挪到美国南方州,日本半导体企业砸钱在得克萨斯建研发中心,都是明面上的交易。   反观台湾地区,虽然也派了代表团在华盛顿软磨硬泡,甚至延迟返程“力拼最后一刻”,但谈判过程被岛内痛批“黑箱操作”,连具体让步条件都不敢公开。   结果20%的税率一公布,产业界直接炸锅:电子零组件、印刷电路这些拳头产品,原本就占出口的七成,现在成本陡增,竞争力肉眼可见地滑坡。   台湾税率反超日韩的核心矛盾,其实暴露了经济体量的话语权差异。日韩背靠完整的国家主体和成熟外交网络,能把汽车、半导体这些产业筹码联动运作;   而台湾地区单打独斗,谈判时连农产品开放这种牌都不敢轻易打,更别提像日本那样用农业市场换工业利益。   更讽刺的是,台积电千亿美金赴美投资被民进党当局吹成“护台神山”,结果美国关税大棒照样落下——所谓“保护费”交得再多,也填不平政治地位的先天短板。   台湾的高税率还卡在美国的产业链围剿战略里。美国表面上针对各国加税,实则重点狙击“中国制造”的转口贸易。   东南亚因此成了重灾区:越南46%、泰国36%、柬埔寨49%,全是奔着堵死中企“曲线出口”的路子。   台湾地区虽想和大陆切割,但产业链早就深度嵌套。举个例子,台积电的芯片运到大陆组装成电脑,再贴“中国制造”标签卖到美国,立刻被34%关税覆盖;   就算台商把厂搬到越南,美国反手就追加46%税率,彻底封杀“产地洗白”的空间。这种无差别打击下,台湾的20%看似比大陆低,可电子产品的成本叠加效应远超日韩的汽车、机械,实际伤害反而放大。   美国最近又放风要单独加征半导体关税,放话“两周内出结果”。台当局嘴上硬撑“影响有限”,但学者测算税率可能冲到25%-50%,真到这地步,台积电恐怕连设计中心都得搬去美国。   岛内现在预估GDP可能因关税下滑3.8%,而台当局准备的930亿新台币补贴被讽为“创可贴救枪伤”——毕竟全年出口若缩水63%,这点钱连填零头都不够。   其实台湾的处境给所有依赖单一市场的经济体敲了警钟:没有自主谈判能力,再硬的“神山”也挡不住地缘政治的泥石流。   日韩能周旋是因手握技术壁垒和市场体量;大陆敢硬扛是因内需市场足够缓冲。而台湾地区夹在中间,既不敢得罪美国,又无力摆脱大陆产业链,最后成了两头挨锤的典型。   美国智库说得更直白:台湾只是“对华政策的筹码”,随时可能被交易。这话虽然刺耳,但看看关税谈判的结局——日韩15%,台湾20%,数字背后的政治排序,比任何声明都真实。   说到底,经济自主权从来不是靠妥协换来的,没这个根基,再努力的谈判也像在流沙里盖楼。 参考资料:20%!美国公布对台关税,朱立伦:严重挫败 2025-08-01 11:28·直新闻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z111111a

z111111a

2
2025-08-03 16:30

这毛都这么想把东西卖给美国?卖给中国不香吗?

猜你喜欢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