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对全球17家制药巨头下达60天最后通牒,要求辉瑞、诺和诺德等企业将美国药价降至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看齐,否则将动用一切手段保护美国家庭免受高价药盘剥。 特朗普这次可不是光放狠话,直接甩出一套“组合拳”,招招戳中药企痛点: 要求药企给美国医疗补助计划的患者卖药时,价格必须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一样低,现有药品都得按这个标准降价。 强制药企和美国政府签合同,保证所有新药一上市,联邦医保、医疗补助和商业保险都能拿到“全球最低价”。 药企得通过贸易政策逼其他国家提高药价,然后把多赚的钱“汇回美国”用来降价,否则就加关税惩罚。 要求药企跳过保险公司等中间环节,直接卖给消费者或企业,让患者能以“批发价”买药。 这波操作直指美国药价全球最高的痛点——同样的药,美国比欧洲贵3倍,胰岛素这种慢性病药更是贵几十倍。 美国1型糖尿病患者每月胰岛素要花1300美元,墨西哥只要20美元,这差距谁受得了? 药企的焦虑不是没道理——美国市场占了全球40%以上的药品利润,但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和“海外增收反哺”政策,可能逼它们在全球提价,到时候其他国家肯定反弹,最后还是患者倒霉。 不过,专家们泼冷水:特朗普可能没法律依据强制药企全球调价,药企要是真把损失转嫁到其他国家,全球药价都得波动,最后还是患者买单。 说实话,美国药价高得离谱,早该降了!但特朗普这波操作,像极了“用大锤修手表”——看着解气,其实风险大得很。 药企的担心不是没道理:辉瑞2022年研发投入60亿美元,占营收5.9%。要是利润被压垮,基因治疗、罕见病药物这些高风险研发肯定停滞,最后倒霉的还是患者。 不过,中国通过药品集采“以量换价”的经验倒是可以借鉴——既保证药企合理利润,又让患者受益。美国要是能学这种“温和但坚定”的策略,可能比“最后通牒”更管用。 更关键的是,药价问题本质是医疗体系的“老毛病”。特朗普的“政治秀”能短期博眼球,但长期解决还得改革医药供应链、推动仿制药竞争、完善医保谈判机制。 总之,这场药价战才刚开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药企还是政府,都得把“患者利益”放第一位,别当政治博弈的棋子。毕竟,药价降没降下来,老百姓的账单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
8月1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对全球17家制药巨头下达60天最后通牒,要求辉瑞、诺和
掘密探索
2025-08-03 14:46:29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