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层认为:普京再对中国大方下去,未来俄罗斯或将无法制衡中国。 “普京再这么对

吴能力聊意 2025-08-03 13:08:35

美高层认为:普京再对中国大方下去,未来俄罗斯或将无法制衡中国。

“普京再这么对中国‘大方’下去,莫斯科将来还拿什么制衡北京?”华盛顿圈内近期流传着这样一句直白的焦虑。

美国部分官员和智库人士正紧盯中俄互动的每一个细节,担忧俄罗斯在多重压力下,向中国让渡过多关键利益,最终导致自身丧失战略杠杆,甚至沦为“小伙伴”。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却也暴露了西方对中俄关系认知的固有局限。

过去几个月,中俄互动的密度与深度引人注目,普京总统五月高调访华,两国元首签署的联合声明涵盖领域之广、措辞之紧密远超寻常。

在俄罗斯经济因制裁而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其面向中国的“大方”确实有迹可循,能源领域,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原油和天然气长期提供显著价格折扣,这已非秘密。

部分俄油对华售价甚至低于国际基准每桶十美元以上,在远东开发上,俄方明显加快了步伐,简化中国投资流程、开放更多合作区域的动作频频,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更触动美方神经的是军事技术领域,尽管没有官方证实大规模尖端武器转让,但西方观察家持续揣测俄方可能放宽部分敏感技术的合作限制,以换取急需的经济支持或元器件。

莫斯科分析援引消息称,围绕苏霍伊超级喷气机100项目的深度合作谈判正在推进,美国高层对此的焦虑基于一个核心逻辑链条。

俄罗斯持续以优惠条件向中国转移实质性的经济资源、战略区位甚至潜在技术优势 → 短期内或能缓解俄方困境 → 但长期将导致俄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急剧加深 → 最终使俄罗斯丧失在双边关系中的议价能力和战略主动性,无力“制衡”中国。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直言,俄罗斯正面临沦为“初级伙伴”的风险,布林肯等美高官也在多个场合暗示,希望俄罗斯看清“长远代价”。

然而,这种“制衡论”本身,恰恰折射了美式战略思维的局限性,低估了俄罗斯的战略自主性: 普京政权素以维护大国地位和战略自主为根本目标。

其对华合作中的“大方”,本质是迫于西方极限施压下的务实选择,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俄精英层对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并非毫无警觉。

俄知名政治学者在卡内基莫斯科中心撰文警告,需警惕经济依赖带来的非对称性,俄罗斯的动作更像是精心算计下的利益交换,而非单向度的“慷慨”。

将俄视为未来无力制衡的“小伙伴”,是对其韧性和战略算计能力的低估。

误读了中俄关系的底层逻辑: 中俄协作的核心驱动力并非单纯的相互利用,而在于共同应对来自美国及其主导体系的结构性压力。

双方都清楚对方之于自身维护战略安全空间、推动多极化世界的不可替代性,这种基于重大共同战略利益的“背靠背”关系,远比西方想象中稳固。

西方过度聚焦于担忧俄罗斯向中国转让军事技术,会单方面提升中国实力,事实上,现代高端军事技术研发极其复杂,依赖深厚工业基础和持续投入。

中国在众多领域已展现出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即便存在合作,也更多是优势互补或共同研发,很难想象俄罗斯能持续保有对中国构成“制衡”的压倒性技术筹码。

忽视了中俄关系的动态平衡,健康的双边关系天然包含动态调整与相互塑造,中国同样重视与俄罗斯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一个动荡或过度衰弱的俄罗斯并不符合中国利益。

中国在合作中亦会审慎考量自身长远战略安全与经济安全,确保双方关系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轨道上运行。中俄都在实践中学习如何管理这个史上最紧密的大国伙伴关系。

0 阅读:8
吴能力聊意

吴能力聊意

每天分享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