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方账号今天(7月31日)用日文写道:“以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留下

天天纪闻 2025-08-03 11:18:45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方账号今天(7月31日)用日文写道:“以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留下的真实证据照片为题材,展现当年日军恶行的电影《南京照相馆》(Dead To Rights)于本月25日在中国上映,第二天票房突破1亿元。   先说说这电影到底讲啥。《南京照相馆》是以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留下的真实证据照片为题材,讲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后,一群普通老百姓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故事。   电影里有个吉祥照相馆,几个原本只想保命的人,像邮差阿昌、小演员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在被迫给日军冲洗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   这些照片里有砍头、活埋、奸淫这些惨绝人寰的场景,看得人揪心。他们本来可以拿了日军给的通行证逃命,但最后选择冒死把这些底片护送出城,让全世界看看日军的罪行。   这电影可不是瞎编的,它有真实的历史原型。1938年,南京华东照相馆的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军官送来的胶卷时,发现了记录屠杀的照片。他偷偷加洗了16张,做成相册藏在厕所土墙里。   后来相册被同学吴旋捡到,又藏在毗卢寺大佛肚子里,一直到1946年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征集证据时,吴旋把相册交了出去。   这本相册成了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谷寿夫最后被判了死刑。2015年,这本相册和其他南京大屠杀档案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电影里很多情节都是根据这段真实历史改编的,比如日军强迫中国人拍“亲善照”,表面上假装友好,实际上是在掩盖罪行,这种反差在电影里表现得特别强烈。   再说说这电影的票房和反响。7月25日上映当天,票房就蹭蹭往上涨,第二天就破了1亿,到7月31日中午,票房已经累计8亿元了,平台预测最终票房可能突破37亿元。   这成绩在今年暑期档里绝对是爆款。为啥这么火?一方面是因为电影拍得好,口碑爆棚,豆瓣评分高达8.6,观众满意度调查里,它的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都是近两年第一。   另一方面,电影戳中了大家的痛点。现在还有人想否认南京大屠杀,电影用铁证如山的照片和真实的故事,狠狠打了这些人的脸。很多观众看完电影后都说,不能代替前人原谅日本,历史必须铭记。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用日文发这条消息,其实是有深意的。这些年,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右翼势力试图否认南京大屠杀,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甚至在网上散布“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这种谬论。   比如这次电影上映后,有少数日本媒体报道了,但评论区里很多日本网民还是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说电影是“中国官方支持的反日宣传”。   还有日本右翼政客,像新当选的参议员初鹿野裕树,居然发帖说“还有人相信南京大屠杀确实发生过,真是悲哀”,这种言论简直无耻。   不过也有日本网民贴出日本自己的历史材料,承认日军的罪行,说“只能向中国人民致以最深切的歉意”,但这种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大使馆发这条消息,就是要告诉日本民众,历史不容篡改,真相永远不会被掩盖。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事儿反映了中日两国在历史认知上的巨大分歧。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可直到现在,日本政府都没正式道歉,反而一直在淡化、美化历史。就像电影里日军拍“亲善照”一样,他们总想把侵略包装成“正义行动”,欺骗国际舆论。   但事实就是事实,电影里那些真实的照片,还有罗瑾、吴旋这些普通人用生命守护真相的故事,都是对日本右翼最好的反击。 对中国来说,这部电影的上映也是一次很好的历史教育。   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对南京大屠杀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电影用生动的故事和震撼的画面,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残酷。   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去看,孩子看完后回家缠着父母问二战和大屠杀的事儿,这种教育意义是教科书里冷冰冰的文字比不上的。   而且电影结尾回到现实,展现了如今南京的繁华景象,和电影里的战火纷飞形成强烈对比,让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国际上对这部电影也挺关注的。   导演申奥说正在推动海外发行,想让国际观众也看到这段故事。   国际媒体像观察者网、澎湃新闻都报道了电影的情况,还有国际网友,比如曾将二战时期日军罪行照片送往中国的埃文凯尔,看完电影后感动得落泪,说“不敢再看第二遍”。   这说明国际社会对历史真相还是有追求的,日本右翼的谎言在事实面前根本站不住脚。不过,电影的上映也可能会让中日关系更加紧张。   日本右翼势力肯定会跳出来反对,甚至可能采取一些过激行动。但中国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的,就像电影里说的“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我们绝对不会让侵略者的罪行被遗忘。同时,我们也希望日本能正视历史,只有这样,中日关系才能真正向前发展。  

0 阅读:112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