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强经济学家拉詹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中

子辰话世 2025-08-03 05:40:01

印度最强经济学家拉詹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中国的发展模式,印度不应该和中国搞竞争,因为根本赢不了,印度应当彻底放弃在制造业上的幻想。   其实拉詹这话不是没道理,先看看印度那个看似美好的“制造业梦”里,藏着多少不容易迈过去的坎,拉詹说得很直接,现在全球的大环境早就变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砸了海量投资,一步步升级技术,早就建起了从高科技产品到日常百货的完整生产链条,几乎把全球制造业的主要份额都占了。   更现实的是地球也扛不住这么折腾,中国模式能成功,背后是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印度也有14亿人口,要是原样复制这种规模的工业化,需要的资源从哪儿来?这已经不只是经济问题,简直是生存问题了。   外部的机会窗口慢慢关上了,那印度内部的基础又怎么样呢?答案也不太乐观,印度常说自己有“人口红利”,可仔细看看,大量劳动力面临教育水平低、医疗条件差,甚至营养不良的问题。   人的问题还没解决,硬件短板也很致命,印度的基础设施,简直是制造业雄心的“软肋”,道路堵得厉害,物流效率低,一到雨季运输基本就快瘫痪了,这样的“血管”,怎么撑得起大规模工业品出口的“身体”?就算莫迪政府推出了“印度制造”的大计划,可这些根深蒂固的毛病,让计划推进得磕磕绊绊。   更深层的问题还在社会结构上,复杂的宗教矛盾、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让这个国家很难形成高效的执行力,这和中国模式依赖的强大动员能力完全不一样,就连印度引以为傲的民主体制,在这儿也成了把“双刃剑”。   它虽然能避免一些极端错误,可慢悠悠的决策过程,恰恰是高效制造业最忌讳的,更别说那些给企业的政策补贴,好多都流向了芯片制造这类需要大资本的大企业,却忽略了能吸收大量就业的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不过拉詹的话也不全是泼冷水,他还给印度指了另一条路,拥抱“服务业的曙光”,这不是空想,印度服务业的出口额早就超过了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占了4.6%的份额,而制造业只有1.5%。在信息技术、远程医疗这些领域,印度已经有了全球竞争力。   拉詹的建议是,别从零开始硬拼,不如集中资源发挥长处,国家多投资教育和职业培训,给高技能服务业输送人才;同时给服务业松绑,搞自由化改革,降低关税,更开放地融入全球。   这条路其实比当“世界工厂”更可持续、更公平,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在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这本身就是负责任的选择,而且服务业不用都挤在少数工业中心,可以分散到全国各地,既能缓解大城市的拥挤,又能提高农村地区的收入,给失业的农民留个缓冲,让社会发展更均衡。   说到底,拉詹的警告很实在,抱着不切实际的制造业幻想不放,只会让印度在错路上越走越远,错过真正的机会,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摆在那,印度不用硬碰硬,完全可以另辟蹊径。   现在印度的“人口红利”窗口期正在关闭,得达到8-9%的年增长率才能迈入发达国家,时间可不等人,在全球供应链转移的浪潮中,越南、墨西哥已经抢了先,印度要是不赶紧改革,投资教育和健康,恐怕连这波机遇的尾巴都抓不住了。

0 阅读:2
子辰话世

子辰话世

子辰出品,必属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