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火到央媒了!”7月30日,北京怀柔,93岁老人在洪水中转移时,有年轻

韫晓生 2025-08-02 15:15:52

[中国赞]“火到央媒了!”7月30日,北京怀柔,93岁老人在洪水中转移时,有年轻战士提出,背着他撤离,却被老人推开,别管我!太倔了,没想到,下一秒,老人一句“你们留着力气救更多人”让人直接泪目了。原来,这是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老人家谢绝了好意,坚持在暴雨后的山路上走了两公里,休息时,他颤巍巍地给战士们敬礼,年轻的军人,齐刷刷起身回礼。   (信源:北京日报客户端——93岁老兵坚持走路撤离,“我也是个兵,知道你们有多苦多累!)   7月30日,底,北京怀柔的洪水围困了碾子湾村。一片汪洋中,救援部队的战士们发现了一位93岁的老人,宋殿朝。他左腿有旧伤,走路一瘸一拐,战士们见状,赶紧抬着担架冲过去要转移他。   可老人大手一挥,吼了一声:“别管我!”   这声吼,把年轻的战士们吼懵了。他们只是想救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谁知对方的反应这么激烈。担架递过去,又被推了回来,老人嗓门洪亮,话里带着不容商量的劲头:“抬这玩意儿费人!”   也正是这句硬邦邦的拒绝,拉开了一场相隔七十年的精神对话。   老人没解释太多,只是指了指远处被淹的屋顶,言简意赅:“你们留着力气,去救别人。”战士们还想再劝,老人却拍了拍自己那条伤腿,补了一句:“我打过仗,当时那艰苦的日子我都扛过来了,现在这一点困难,根本就不用你们抬。我还能走!”   话音一落,他甩开战士搀扶的手,随手抄起一根树枝当拐杖,一脚就踩进了齐膝深的泥浆里,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这并不是这位老人太过于执拗,而是他觉得自己没问题,想要让这些人多救一个是一个,这不仅是他的殷切期盼,更是他自己作为退役军人能干的最后的事情。   93岁的身躯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单薄。他背佝偻着,腰却尽力挺直,拄着拐杖,走在这条山路上。但是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每走一段路就会对着正在搬运物资的年轻军人敬礼。还大声的说:“谢谢同志们!”   这声感谢,混在风雨里,却像一颗子弹,精准地击中了每个战士的心。正在短暂休整的士兵们听到喊声,几乎是本能反应,“唰”地一下全体起立,也顾不上抹掉脸上的泥水,齐刷刷地向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庄严回礼。   这段路,老人走了很久。而每一步都是不容易的,每一次敬礼,都耗尽了他积攒的力气。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而后来医生帮他检查,看着他血肉模糊的双脚,他确实毫不在乎,反而让医生去看其他伤的重的人。   后来,这段视频被央媒转发,播放量冲到几千万。人们才终于明白,那声“别管我”,不是一个老人的固执,而是一个老兵的命令。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年轻的战友:要把最宝贵的救援力量,留给最需要的人。   有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骨头上刻着‘军人’,心窝里装的全是别人。”   更有意思的是,这件事引发了远超事件本身的热议。大家讨论的不再仅仅是感动,而是一种叫“传承”的东西。从孟良崮的炮火,到怀柔的山洪,有些东西从未改变。   一个民族的魂魄,恰恰就藏在这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倔强”里。它提醒着如今这个连磕碰一下都算大事的年代,还有一种精神,能让人在93岁高龄,拖着一条伤腿,自己蹚过洪水,只为让年轻的士兵“留着力气”。   进一步看,这种传承又何止在军营?在手术台前接力奋战几十个小时的医生,在火场中逆行冲锋的消防员,在边疆默默扎根的教师……他们或许没有敬过军礼,但他们同样在用行动守护着一些最朴素的价值。   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山河总能无恙的底气。毕竟,灾难会冲垮村庄,却冲不垮这样的精神脊梁。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