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宁肯支付

正又直说事 2025-08-02 10:54:24

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宁肯支付100%的关税,也绝不会低头。   在7月28日至29日的谈判中,贝森特拿着美国国会刚通过的《2025年制裁俄罗斯法案》当“尚方宝剑”,声称根据该法案,总统有权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征收最高500%的关税,而中国若继续采购,“可能面临100%的惩罚”。   这招看似凶狠,实则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焦虑,想削弱俄罗斯,还想迫使中国转向购买高价美国页岩油。但中方代表当场就回怼,这种硬气可不是嘴上说说,中俄能源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达99.6%,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币交易量更是超过美元,直接绕过了美国的金融制裁。   美国的“关税大棒”在国际上根本没人买账,印度作为俄油第二大买家,不仅拒绝屈服,还宣布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在印投资200亿美元建设炼油厂,用卢比结算玩得风生水起。   就连土耳其、印尼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也纷纷表态“能源安全优先”,拒绝选边站队。这让美国的制裁看起来像一场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中方的反制措施更是让美国措手不及,中国从2月起对美国能源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原油、天然气对华出口几乎归零,直接冲击其中西部能源产业。其次,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谈判提速,这条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的能源动脉预计2030年建成,彻底打破美国的地缘围堵。   中国还玩起了“稀土牌”,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在中国手中,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根本离不开这些战略资源。贝森特在谈判中不得不承认:“美方没有太多筹码。”   美国国内的分歧也让这场博弈更加微妙,虽然国会通过了制裁法案,但华尔街和能源企业强烈反对,若真对中国加征100%关税,美国CPI可能再涨1.5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暴跌,汽车行业甚至可能裁员。   就连美国财政部官员私下也承认,强行切断俄油供应将冲击民众生活,引发社会动荡。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套路,连特朗普自己都心虚,不得不把对俄罗斯的“最后通牒”期限从50天缩短到10天,试图制造紧迫感,结果反而暴露了底气不足。   这场谈判的结果其实早已注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早已构建起多元化的供应体系,从俄罗斯、中东到非洲,能源通道四通八达,而美国的制裁本质上是“石油美元”霸权的垂死挣扎。

当伊朗、俄罗斯的能源交易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美元的国际地位就像沙滩上的城堡,正在被潮水慢慢冲垮。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从瑞典谈判桌上的那杯咖啡开始,就已经写在了全球能源格局的变迁里。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正又直说事

正又直说事

又正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