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陈佩斯给黄渤打电话,小心翼翼地说:“我筹拍的《戏台》有个角色想你出演

娱记烂番茄 2025-08-02 10:07:34

2023年,陈佩斯给黄渤打电话,小心翼翼地说:“我筹拍的《戏台》有个角色想你出演,但给不起高价的片酬。”黄渤立刻大手一挥,撂下一句话。

还记得四十多年前春晚舞台上的陈佩斯和朱时茂吗?

那会儿他们的小品,能让全国几亿观众笑得直不起腰。

转眼间,当年的喜剧明星陈佩斯已经71岁了。

可这老爷子一点没闲着,带着他的话剧《戏台》团队,马不停蹄地奔波。

愣是把这部心血之作拍成了电影,还闯进了热闹又残酷的暑期电影档。

这部电影的诞生过程,简直就像它本身的故事一样,充满波折和坚持。

想把一部成功的话剧搬上电影银幕,对陈佩斯来说,是心心念念的事。

早在2015年《戏台》话剧第一次演给观众看的时候,他这想法就有了。

这些年,《戏台》话剧走南闯北演了几百场,观众叫好的声音从来没断过。

所以当传出陈佩斯要拍电影版《戏台》的消息时,不少人都挺期待的。

没想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很。

这电影拍得是真不容易,前前后后耗了八年时间。

陈佩斯为剧本打磨了无数遍,就想着怎么把舞台上的精华在电影里好好呈现。

但最大的拦路虎来了“缺钱”,找不到投资。

人家投资方的想法很实际:找个七十岁的老头儿当主角,观众能买账吗?

票房能保证赚钱吗?

这样的顾虑下,谈好的投资方反反复复撤资,最困难是2023年,剧组因为彻底没了钱,被迫停工三个月。

眼瞅着电影要黄,陈佩斯急了。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自己家的房子抵押了!

拿这笔钱继续拍!

二十二年前,他才四十多岁,为了排演话剧《托儿》,就把在北京的一套房卖了。

从当年壮年到现在古稀之年,他两次倾尽所有,为了把好戏带给观众。

资金问题刚缓和,拍摄又遇到挑战。

陈佩斯这么大年纪了,拍戏特别拼,坚决不用替身。

有一场戏需要他往柱子上撞,看着就很危险。

搭档黄渤他们捏着安全绳的手都出汗了,连哭带劝地让他别上了。

老爷子就是不肯,他说拍戏要对得起掏钱买票的观众,不能用替身糊弄。

最后这场戏,他咬着牙一次就拍成了,全组上下感动得不行,好多人都抹眼泪。

演员们的信任和支持也是这部剧能成的重要一环。

2023年冬天,当陈佩斯忐忑地给黄渤打电话:我正在筹拍电影,有个角色向请你,就是付不起影帝的片酬。

黄渤几乎没怎么犹豫:片酬我不要,管我吃住就行。

他还记得陈佩斯当年在春晚后台教导“喜剧要干净”的艺术追求。

这份真诚和信念,打动的不止是黄渤,他还拉来了尹正、姜武等演员一起加入。

黄渤更是自掏腰包垫付了150万的道具费,甚至把自己家别墅借出来当拍摄场地。

尹正为了演好戏里的京剧名角儿,三个月硬是减了15斤体重,每天凌晨四点爬起来跟京剧老师吊嗓子,电影里那段“霸王别姬”唱得是真好。

好不容易电影拍完了,麻烦又来了。

原本定在7月17号上映的《戏台》,突然发现自己被几部商业大片包围了,像姜文监制的《你行!你上!》、大鹏导演的《长安的荔枝》都挤到了7月18号上映,这一下子就挤进来八部新片。

结果呢,《戏台》的排片率低得可怜,据说还不到5%,更别提时间了,都是早上九点或者半夜十一点这种根本没啥人的场次。

市场现实就是这样,大家心里都明白,觉得这片子只有老戏骨没流量明星,很难竞争。

面对这场面,陈佩斯团队很快调整策略,把上映日期改到了7月25号。

但他们没敢等着,而是从7月14号到20号,在全国搞起了大规模的点映。

好电影是不会被埋没的。

点映开始后,“笑中带泪”、“看完回味无穷”这样的好评越来越多。

点映票变得特别抢手,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成都,好多地方都是场场爆满,想买票都难。

观众的口碑热起来了,官方媒体也出来力挺,比如《北京日报》就高度评价这部电影。

最终电影上映,票房势头出人意料的好,让之前那些撤资的投资方都看傻了眼。

陈佩斯在电影点映时曾动情地说:“我不是和谁置气,我只是不想辜负心里的戏。演员会老,舞台会旧,但只要还有观众真心喜欢好故事,那份台上台下的热闹就永远不会散。”

这位71岁的老人,用两次变卖家产的决绝,用八年磨一剑的韧性,证明了在这个看重流量的时代,真诚踏实的故事,总会找到愿意欣赏它的人。

好戏值得等待,真正的艺术生命长青。

主要信源:(中国青年网——电影《戏台》开锣,成色如何)

0 阅读:48
娱记烂番茄

娱记烂番茄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