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皇帝,9岁登基,14岁兵变亲政,他的一生比汉武帝更生猛 刘肇的童年,可以说是个悲剧。他的亲生母亲梁贵人,在后宫争斗中早早被害。他自己,则被没有儿子的窦皇后过继,成了名义上的太子。你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其实是掉进了虎口。 窦皇后背后的窦氏家族,那野心可不是一般的大。公元88年,汉章帝一走,九岁的刘肇就坐上了皇位。窦太后马上站到台前,她的大哥窦宪总揽朝政,弟弟们也控制了京城的禁军以及要害部门。 宫里的人都知道,小皇帝的龙椅,不过是窦家摆着好看的。 窦宪每次上朝前,仪仗比皇帝还威风,金吾卫的士兵得给他清道三次,大臣们见了他,弯腰比见刘肇时还低。有回刘肇在御花园看书,窦宪的弟弟窦景带着家丁闯进来打猎,箭矢擦着刘肇的案几飞过,吓得太监们魂飞魄散,窦景却笑着说:“陛下别怕,是小的手滑。” 刘肇没作声,只是把书合上了。 那年他才十岁,看着窦家人在朝堂上指手画脚,把反对他们的大臣拖出去打板子,心里像压着块冰。他知道自己是窦太后手里的木偶,可夜里梦见亲娘梁贵人的样子,那模糊的笑脸总在说:你得活下去,活得像个皇帝。 他开始装糊涂。 窦太后让他学《论语》,他就歪着头问:“‘政者正也’,是不是说当官的得走正道?”窦宪听了直笑,觉得这小皇帝傻得可爱,放松了提防。没人知道,刘肇每天夜里都让贴身太监偷偷讲朝堂旧事,哪个大臣敢跟窦家硬刚,哪个将领手握兵权却忠于汉室,他都记在心里,用炭笔写在床板背面。 十三岁那年,出了件大事。 窦宪北击匈奴,打了胜仗回来,竟逼着刘肇下旨,让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这可是当年萧何、曹操才有的待遇,明摆着要架空皇权。庆功宴上,窦宪的部下喊“万岁”,喊得比喊刘肇时还响,刘肇端着酒杯的手,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宴席散后,他叫来了宦官郑众。 郑众是宫里的老资格,看着刘肇长大,眼睛里没那么多弯弯绕。刘肇把床板背面的名单指给他看:“这些人,能信吗?”郑众摸着胡须,点了三个名字:“虎贲中郎将邓叠手握宫门钥匙,中常侍蔡伦(就是造纸的那个)能通消息,还有……”他压低声音,“窦家的家奴里,有咱们的人。” 14岁的那个冬天,雪下得特别大。 窦宪的弟弟窦笃带着禁军在城外狩猎,说是为了“护卫皇城”,其实是想趁机调动兵力。刘肇知道,不能再等了。他凌晨三点就起了床,穿着单衣在殿里踱步,郑众捧着兵符进来时,他的脚都冻麻了。 “动手。”两个字,说得比雪还冷。 郑众带着虎贲军先控制了宫门,把窦家的亲信一个个堵在被窝里。刘肇亲自坐镇北宫,看着被押进来的窦景,这人还在叫骂:“小崽子敢动我?我姐姐是太后!”刘肇没看他,只对侍卫说:“窦氏一族,除太后外,全部收押。” 窦宪在府里正搂着美妾喝酒,听到动静时,门已经被撞开了。 他看着冲进来的士兵,手里还捏着酒杯,突然笑了:“是陛下的意思?”当他被押到刘肇面前,看见小皇帝坐在龙椅上,眼神冷得像冰,才明白自己一直小看了这个孩子。 兵变当天,没流多少血。 刘肇下旨,收回窦宪的兵权,让他回封地去。窦宪走到半路就自尽了,窦家其他男丁全被流放,曾经权倾朝野的窦氏,一夜之间散了。大臣们跪在殿外,看着14岁的皇帝,第一次觉得这龙椅上坐的,是个真天子。 亲政后的刘肇,像换了个人。 他每天天不亮就上朝,把窦家留下的烂摊子一点点拾掇起来。减免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整顿吏治,把靠窦家上位的贪官全撸了下去;还派班超的儿子班勇经营西域,把匈奴彻底打服,丝绸之路重新热闹起来。 有人说他比汉武帝还猛。 汉武帝靠文景之治的家底打仗,刘肇却是从外戚手里抢回权力,白手起家搞盛世。他在位十七年,人口增长,国库充盈,史称“永元之隆”。可谁也没料到,他31岁就病逝了,比汉武帝短寿得多。 更可惜的是,他太信任宦官了。 当年帮他夺权的郑众,后来被封侯,开了宦官干政的头。这成了他一生的争议点,也让后人大都记得人大有宦官乱政,忘了这位少年天子如何凭着胆识,从虎口里夺回江山。 其实刘肇心里跟明镜似的。 临终前,他摸着太子的头说:“外戚是狼,宦官是狐,都得防着。”只是他没料到,自己走得太早,后来的皇帝镇不住场面,狼和狐轮流作祟,把他辛苦创下的盛世,慢慢啃成了废墟。 信息来源:据《后汉书·孝和帝纪》《后汉书·窦融列传》等记载,汉和帝刘肇确于9岁即位,14岁联合宦官诛灭窦氏外戚亲政,在位期间开创“永元之隆”,是东汉中期的重要君主。其统治既展现了少年天子的政治魄力,也因依赖宦官埋下隐患,相关记载反映了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特点。
被低估的皇帝,9岁登基,14岁兵变亲政,他的一生比汉武帝更生猛 刘肇的童年,可以
勇敢小妹
2025-08-01 22:36:12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