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军到处扫荡。为了躲鬼子,100多个村民钻进了山洞。谁也没料到,一个

靖江的过去 2025-08-01 22:16:53

1944年,日军到处扫荡。为了躲鬼子,100多个村民钻进了山洞。谁也没料到,一个 7 岁的孩子突然哭了起来。 这时候,日军就在洞外搜查,哭声要是被听见,所有人都可能没命。 孩子的妈邓玉芬吓坏了,赶紧伸手捂住儿子的嘴和鼻子。可她太紧张,手劲没控制住,等鬼子走远了才发现,儿子已经没气了。 这个孩子,是她 7 岁的小儿子任小七。 邓玉芬 1891 年生在密云县水泉峪村,后来嫁到邻村张家坟,跟丈夫任宗武生了 7 个儿子。 那时候家里穷,靠租地主的地过活,日子过得紧巴巴。 1933 年,古北口长城打仗,咱们输了,密云长城外头的地方被日本人占了,划进了伪满洲国。 这一来,日子更难了。三个大点儿的儿子没法子,只能出去给人干活混口饭吃。 邓玉芬和丈夫就带着剩下的几个小儿子,搬到猪头岭山上开荒种地。 1940 年,八路军到了猪头岭。他们给老百姓讲抗日的道理,邓玉芬越听越觉得在理。 她心里明白,只有大家伙儿拧成一股绳,拿起枪跟日本人干,才能把国家保住,自己也才能活下去。 所以,她二话不说,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妇救会。 不光这样,她还跟丈夫商量着,把三个大儿子送去当了兵。 大儿子永全走的时候跟她说:“娘,等把鬼子打跑了,我给您买两斤二锅头。” 可这话再也实现不了了,1942 年盘山战役,永全牺牲了。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二儿子永水、三儿子永兴、四儿子永和,也都在战斗中没了。 丈夫任宗武去送军粮,被日本人埋伏,也死了。到 1944 年,邓玉芬的 7 个儿子,就剩老六和小七了。 可老六在躲扫荡的时候,又找不着了。 1944 年 4 月 16 日夜里,情况特别危急。小七发着高烧,缩在邓玉芬怀里,已经三天没喝着水了。 这时候,远处传来日军装甲车的声音,越来越近。 村民们在山洞里挤着,连大气都不敢喘。 邓玉芬用破棉袄把小七裹得紧紧的,可她能感觉到,小七的呼吸越来越弱。 突然,小七被饿醒了,“哇” 地一声哭了出来。在安静的山洞里,这哭声听得格外清楚。 “鬼子就在山梁上呢!” 有人压低了声音喊,声音里全是慌。 洞口外面,日军搜索队的手电筒光晃来晃去,刺刀碰在一起的声音也听得真真的。 邓玉芬手心一下子就冒出了汗,她想起三个月前,邻村的王大爷一家七口,就是因为孩子哭被鬼子发现了,最后全被刺刀挑死在村口的老槐树下。 邓玉芬手抖着,从衣服里摸出半块发了霉的高粱饼,哄着小七:“娘给你吃的,像糖一样。” 可小七根本咽不下去,把饼子吐在地上,哭得更厉害了。 邓玉芬往洞口看了一眼,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 鬼子的手电筒光正往这边照呢。 就在这要命的时刻,邓玉芬做了个让她一辈子都后悔的决定。 她哆嗦着扯下棉袄里的棉絮,使劲塞进小七嘴里,然后用满是老茧的手,死死捂住了小七的嘴和鼻子。 小七挣扎的劲儿越来越小,身体也慢慢变凉了。 终于,外面的鬼子走了。 邓玉芬手抖着松开手,看到小七的小脸已经变成了青紫色,棉絮堵在嗓子眼里,早就没气了。 “小七!小七啊!” 邓玉芬的哭声在山洞里来回响,满是绝望和心疼。 村民们围了过来,有人递过来半碗凉水,有人把自己的头巾摘下来,盖在小七身上。 一位老大娘抹着眼泪说:“妹子,你做得对,小七是为咱们全村人没的。” 可邓玉芬哪听得进去这些,她抱着小七,眼泪哗哗地流,止都止不住。 过了三天,邓玉芬被乡亲们扶着走出山洞。一眼就看见老六在洞口那儿来回走。 这个 13 岁的半大孩子,浑身都是伤,可眼神特别坚定。他对邓玉芬说:“娘,我要去参加八路军,给弟弟报仇!” 邓玉芬看着儿子还带着稚气的脸,想起丈夫临死前说的话:“咱任家的孩子,不能让鬼子看不起。” 她咬了咬牙,点了点头。心里虽然舍不得,可她知道,儿子说得对。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了猪头岭。 那时候,邓玉芬正跪在七个儿子的衣冠冢前。 她抖着点燃一炷香,轻声说:“孩子们,鬼子被打跑了,你们可以放心了。” 这时候的她,头发已经全白了,手上全是打仗留下的疤。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邓玉芬接到北京养病。 在医院的病房里,她经常盯着窗外看,好像又看见小七在树下跑着玩的样子。 1970 年,邓玉芬快不行了,她留下话说:“把我埋在猪头岭的大路边上,我要等着孩子们回家。” 现在,邓玉芬的雕像立在密云区张家坟村。在她雕像后面,七个儿子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

0 阅读:27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