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遭遇两国制裁一国是乌克兰,一国则是和我国关系较为亲密的越南?这究竟是怎

古今知夏 2025-08-01 20:13:19

中国突然遭遇两国制裁 一国是乌克兰,一国则是和我国关系较为亲密的越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两件事乍一看各不相干,实际上内里的关系却紧紧连着。 先说说乌克兰那边。泽连斯基签了个制裁名单,53 个要被制裁的对象里,有 12 家是中国企业。乌克兰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企业给俄罗斯的军工送无人机零件和导航组件。 可真要细查就会发现,被点名的深圳一家企业,主要做的是农业无人机上的定位模块,去年往俄罗斯卖的东西,连总营收的 1% 都不到。 这事儿其实透着蹊跷。要知道,中国一直没给俄乌任何一方送过军用品,还老给乌克兰送人道主义援助。而且,制裁名单出来前三天,美国刚通过给乌克兰 60 亿美元的援助,里面特意说了要优先帮那些跟美国立场一致的国家。紧接着,基辅总统府外的美国国旗就多挂了两面,这里面的联系,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差不多就在同一时候,越南也有了动作,突然宣布给中国 12 类钢材加税,最高加到 23.7%。消息传到广西凭祥口岸,拉着螺纹钢的货车一下子排了三公里长。油然记得,就在上周越南钢铁协会还请中国企业去市里开行业会呢,这变脸速度也太快了。 越南这么干,心思其实不复杂。他们本土最大的钢铁企业和发集团,刚从日本 JFE 拿到技术,正想三年内把产能扩到千万吨。可中国钢材在越南市场占了 35% 还多,基建用的钢材价格比越南本地的低 12%。 刚好越南国会通过了《制造业振兴法案》,这时候加税,明显是想帮自己家企业一把。但他们没料到,广西钢铁早就在马来西亚设了厂,有些订单已经改道从槟城港走了。 再回头看乌克兰的制裁名单,里面细节不少。被点名的上海一家电子公司,去年还给乌克兰西部的农业合作社送过灌溉系统的传感器。这次被卷进来,是因为一批经哈萨克斯坦转口的货,其实那是哈萨克斯坦农机厂买的普通电容,却硬被安上了跟俄罗斯军工有关的名头。 更巧的是,制裁公布那天,美国驻乌大使就去了基辅的军工企业,说要再给 2 亿美元 “非致命性援助”。 越南加税这事儿,在东盟内部也引了不满。泰国商务部马上给河内发函,说这么一加税,区域供应链可能就乱了。要知道,泰国汽车厂用的高强度钢板,40% 都得经过越南中转。 老挝的水电站项目更受影响,本来从中国买特种钢材,要是改从欧洲买,成本得涨 30%。所以在雅加达开的东盟经济部长会上,印尼代表敲着桌子提醒越南,别忘了区域贸易协定第 17 条。 面对这些情况,中国企业也有自己的办法。被乌克兰制裁的苏州一家电子厂,赶紧把所有对俄出口产品的海关编码公开,每一项都标明是 “民用”。他们还特意请乌克兰驻华使馆的人去生产线看看,用显微镜对比,证明自己的产品和军工零件不一样。 而对付越南的钢材关税,河北钢铁和首钢一起在越南海防市建了合资公司,就地生产,这样就能避开关税了。 这两次制裁,说到底是国际上各方角力的结果。乌克兰为了拿西方的援助,不得不有所妥协;越南想升级产业,心里着急,才搞起了贸易保护。这都反映出全球经济调整期的不容易。 但数据在这儿摆着,今年前七个月,中国给乌克兰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比去年多了 45%,对越南的机电产品出口还涨了 18%。而且,基辅的中国维和部队还在修被炸的桥,胡志明市的中资纺织厂给当地提供了 3 万个工作岗位。 有意思的是,泽连斯基的制裁令刚签完,乌克兰农业部长就偷偷给中国驻乌使馆发邮件,问能不能接着进口中国的农机配件。 越南贸易部在加税三天后,也突然说中国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不用交进口税了。这看起来矛盾的事儿,正说明国际关系里,利益缠在一起,没有永远不变的立场,只有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中国企业正在学着在风浪里稳住船舵。就像深圳那家无人机企业,一边完善对俄出口的溯源系统,一边在乌克兰建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河北钢铁呢,一边跟越南谈着减免关税,一边把环保技术教给当地的钢厂。 有时候,灵活应对比光抗议更有用。毕竟在全球化的大浪潮里,真正的本事不是靠着谁,而是在复杂的关系里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0 阅读:37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