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其实就是美国的拖延战术。 这场看似你来我往的博弈,本质上是美国在全球战略收缩期的缓兵之计。当特朗普在谈判桌前高喊 "建设性对话" 时,他的团队正拿着关税大棒在全球各地疯狂收割 —— 英国交了 10% 的 "保护费",日本掏了 15% 加数千亿投资,欧盟更是被敲出万亿级的天价账单。这种 "谈判作秀 + 全球打劫" 的组合拳,完美诠释了美国 "以战养战" 的霸权逻辑。 从 2025 年 7 月的谈判延期就能看出端倪。原本应在 7 月到期的关税暂缓措施,被特朗普政府以 "需要更多时间磋商" 为由,硬生生拖到了 11 月。这个时间跨度恰好覆盖美国中期选举关键期,既避免了贸易战升级冲击选情,又为其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争取到了宝贵的窗口期。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谈判延期消息公布三小时后,美国突然宣布对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加征 25%-40% 的关税,理由是 "规避原产地规则"。这种 "谈判桌上握手,谈判桌下踢脚" 的操作,彻底暴露了美国借谈判之名行收割之实的真实意图。 在科技战场上,美国的打压策略同样暴露了其战略焦虑。从将 1000 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到强制台积电、三星交出供应链数据,美国试图通过 "技术脱钩" 卡住中国发展的脖子。但中国的反制手段让美国始料未及:民用稀土适度放宽,军用特种稀土出口量暴跌 90%,仅 "锑" 这一种军工必需品,就逼得美国军工企业叫苦不迭。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正在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从长江存储的 19nm 芯片量产,到华为鸿蒙系统装机量突破 8 亿,这些突破让美国的技术封锁逐渐失效。 美国的全球收割计划正在引发连锁反应。欧盟在被迫接受万亿级军火采购后,私下抱怨 "美国把盟友当提款机";日本企业开始秘密寻求中国市场替代方案,以规避美国关税讹诈。与此同时,中国通过 RCEP 框架巩固与东盟的经贸联系,2025 年上半年对东盟出口逆势增长 12%,人民币结算比例突破 25%。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美国精心设计的 "脱钩" 战略逐渐沦为空中楼阁。 联合国《2025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美国经济增速已从 2024 年的 2.8% 放缓至 1.9%,但其通过美元霸权和战争经济维持的短期优势依然存在。当美联储连续降息吸引全球资本流入时,美国军火商正通过拱火地区冲突赚得盆满钵满 ——2023 年全球百强军火商前五名均为美国企业,其营收占比超过 40%。这种 "金融吸血 + 战争财" 的模式,正是美国维持霸权的核心密码。 面对美国的战略围堵,中国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从生育补贴到学前教育免费,从养老服务补贴到以旧换新政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组合拳正在重塑经济增长逻辑。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推动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2025 年上半年国内消费对 GDP 增长贡献率达 68%,较 2020 年提升 22 个百分点。这种向内而生的韧性,让美国试图通过外部施压迫使中国妥协的幻想彻底破灭。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试图通过霸凌手段维持霸权的行径,都将在时代潮流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当美国在谈判桌上玩着 "狼来了" 的游戏时,中国早已抛弃幻想,在科技自主、产业升级、内需提振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比拼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更能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从目前的态势看,时间显然站在了中国这一边。
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宁肯支付
【663评论】【2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