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视春晚总导演,两字锐评《戏台》,狠狠给陈佩斯出了口窝囊气   在如今这个娱

元洲啊娱乐 2025-08-01 15:23:07

前央视春晚总导演,两字锐评《戏台》,狠狠给陈佩斯出了口窝囊气   在如今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动的作品实在是稀缺。   但陈佩斯带着他的电影《戏台》,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影视圈激起千层浪。   这电影 7 月 25 日一公映,就像开了挂似的,短短 7 天,票房直接冲破 2 亿大关,短视频播放量更是夸张,轻轻松松超过 30 亿。好家伙,一时间,到处都在谈论这部电影,它想不火都难。   《戏台》最早其实是话剧,2015 年 7 月 16 日到 8 月 2 日,作为北京喜剧院的开幕大戏闪亮登场。   剧情紧凑又精彩,就像有魔力一样,把观众牢牢吸引住,口碑爆棚。   陈佩斯想把这话剧搬上大银幕,可这过程简直就是一部现实版的 “西天取经”,磨难重重。投资人一开始就像被下了降头,根本不看好这题材,觉得太老套,跟不上时代潮流。   在他心里,民国戏院就得有民国的味儿,那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怎能瞎改,变得不伦不类。   没办法,他只能自己拉上一群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东拼西凑地弄来资金,开启了长达 7 年的拍摄之旅。这 7 年,其中的艰辛估计只有他自己清楚。   好不容易拍完了,点映的时候却遭遇了 “滑铁卢”。票房惨不忍睹,只有可怜巴巴的 26 万,排片率更是低得离谱,直接被砍到 5%。   这就好比你精心准备了一桌满汉全席,结果来吃饭的人寥寥无几,还被安排在一个小角落里。但陈佩斯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作品有实力。   果不其然,随着时间推移,看过电影的人都被它深深折服,纷纷在网上为它打 call。   大家都说这电影把民国戏院的荒诞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就像是把那个动荡的时代活生生地摆在了观众面前。   靠着这过硬的口碑,电影开始逆袭,排片率蹭蹭往上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影院,去感受这部电影的魅力。   7 月 29 日,前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动态:“《戏台》真好。”   就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掀起惊涛骇浪,直接把话题送上了热搜。   哈文可不是一般人,她三次执导春晚,在喜剧这个领域,那可是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毒辣的眼光,她的话那是相当有分量的。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两个字没啥特别的,但在我看来,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去了。先说这个 “真” 字,《戏台》表面上是在讲民国的事儿,军阀割据,社会乱糟糟的。   可实际上,陈佩斯那是借着这个壳子,狠狠地讽刺了当下娱乐圈的各种乱象。   你看现在,小鲜肉睡女粉丝的事儿屡见不鲜,资本就像一群疯狂的鲨鱼,搅得整个娱乐圈乌烟瘴气,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当红明星耍大牌耍得那叫一个理所当然。   这些丑态在电影里都能找到影子,陈佩斯把它们藏在电影的每个角落,就像一个个小炸弹,等着观众去发现,去引爆。   再说说 “好” 字,这是对电影整体质量的高度认可,陈佩斯的表演风格,一直以来都是夸张、张力十足的。   这种风格在电影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能和现在那些所谓的 “演技派” 演员的表演不太一样。   但这就是陈佩斯的特色啊,从他早期的喜剧电影,到春晚舞台上那些让人笑出眼泪的小品,再到后来的话剧,这种风格贯穿了他整个艺术生涯。   再看看现在的喜剧市场,那真的是让人一言难尽。很多所谓的喜剧作品,就像是用各种网络热梗拼凑起来的大杂烩,毫无内涵可言。   演员们在台上各种夸张的表情,就像在进行一场 “表情大赛”,可就是让人笑不出来。这些作品,就像是快餐,吃的时候觉得还行,可吃完了,啥也没留下,一点回味的价值都没有。   而陈佩斯的《戏台》呢,它就像一道精心烹制的传统名菜,食材讲究,烹饪手法精湛。在民国的故事背景下,藏着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它让我们在笑的同时,也能去思考一些问题。哈文的评价,其实也是在提醒整个喜剧行业,真正优秀的喜剧作品,不是靠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要有扎实的内容,要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喜剧,不仅仅是让人笑,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在笑过之后,能有所收获,能对生活有新的认识。   希望以后的喜剧创作者们,能多向陈佩斯学习,少整点那些花架子,多用心去创作一些真正能打动观众的作品。

0 阅读:0
元洲啊娱乐

元洲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