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一研究生考察北京石经山,发现一座石碑,碑文内容惊得他目瞪口呆:山上石

墨舞风华姿 2025-07-31 18:49:20

1981年,一研究生考察北京石经山,发现一座石碑,碑文内容惊得他目瞪口呆:山上石洞藏有佛祖舍利! 罗炤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早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攻宗教学,特别对佛教历史感兴趣。他的毕业论文挑了北京房山区云居寺周边遗迹这个课题,所以经常跑现场采集资料。他会对比日本考古记录来核实中国石经刻本的细节,积累了不少实地经验。说起来,罗炤这人挺务实的,注重文献和现场结合,没那些花里胡哨的理论。 达观真可出生在明嘉靖二十二年,江苏吴江人,俗姓沈,十七岁出家,法名真可,字达观,号紫柏。他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精通禅宗,游历各地寺庙,推动大藏经刻印。万历二十年,他去石经山雷音洞,看到佛座青石板塌陷,就让弟子掀开,下面现出洞口,取出青石函,里面有三粒佛舍利。他上报朝廷,这事很快就传开了。 憨山德清是另一位明代高僧,生于嘉靖二十五年,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十二岁出家南京报恩寺,四个月背完法华经。他行走四方,参访名师,与达观交情深,曾一起见证舍利出土。万历二十三年,他因私建寺庙被流放广东雷州,后来在那病逝。 李太后生于嘉靖二十五年,顺天府漷县人,本名李彩凤,父亲是地方官员。十五岁进裕王府侍奉,神宗登基后封慈圣皇太后。她管后宫事,特别迷佛教,自称九莲菩萨,资助建北京长春寺,把自己金身供在那。万历二十年听说舍利出土,她派人迎进宫,本说供三天,却拖两个多月才还,还换了羊脂玉函装。 1981年11月,北京房山区石经山,罗炤为毕业论文又去考察云居寺周边。他穿简单衣服,背着笔记簿和水壶,陪同的是云居寺职工梅傲雪。他们走到施茶亭遗址歇脚,这地方是明代为香客建的歇脚点,像带小院的禅房,现在只剩残垣断壁,杂草丛生。 罗炤的目光落到两块明代石碑上,以前没留意,这次擦掉灰尘,辨认碑文。碑上记万历二十年,达观真可在雷音洞佛座下挖出青石函,函盖刻大隋大业十二年安置佛舍利三粒。达观让人取出,层层打开,内有金函和小金瓶,三粒红色舍利如米粒大。他上报,明政府转告李太后,她迎入宫供奉,后还回安放洞内。 罗炤抄下碑文,赶紧上山到雷音洞。洞是隋代静琬大师开辟,内嵌百多块石刻佛经,已1400多年。洞中央地面有浮土覆盖,与别处不同。罗炤挖开浮土,下面是石块,用棍撬不动,这说明几百年没人动过。他报告房山县文物管理所。 房山县文物管理所次日派人带工具到雷音洞。众人清理浮土,用吊具起开石块,露地穴,内有汉白玉石函,刻明万历字样。取出函,层层开启,外汉白玉,内青石,再汉白玉,镀金银,最后羊脂玉函,里面两粒舍利,但碑文说三粒,现场人都愣了。 移到云居寺,半夜十二点开玉函,没见发光,但缺一粒的事实摆在那。调查历史人物,达观是发现者,高僧身份,嫌疑小。陈儒是李太后派去的迎奉使,近臣,动舍利风险太大,也排除。 李太后拖延归还,从三天到两月,换原金瓶为玉函,没帮达观和憨山德清脱难,两人一个流放病逝,一个狱中身亡。她行为可疑,专家猜缺的那粒藏在她建的长春寺,或万历四十八年铸的渗金多宝佛铜塔,现在海淀万寿寺,但塔是文物,不能拆开查,谜团就这样留着。 1987年4月28日,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和中国佛教协会开记者招待会,公布发现两粒佛舍利。这事从隋大业十二年藏起,到1981年出土,历1300多年,牵涉高僧、皇帝、太后,写下不少传奇。 罗炤后来继续石经和云居寺研究,当上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参与保护工作。石经山现在是旅游景区,游客多,但知道这故事的少。

0 阅读:46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