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6岁的八路军小战士宋双来,在送信回去途中,遭遇了日伪军的骑兵。情急之下,他迅速闪进道旁的高粱地。谁知,日伪军早已在马上看到了他,并悄悄向他围拢。 1942年,抗战烽火弥漫华北,16岁的八路军小战士宋双来在送信途中遭遇日伪军骑兵,情急之下闪进高粱地,却被敌人悄悄围拢。这场生死较量展现了他的机智与勇气,也成为他抗战生涯的缩影。 宋双来是河北武强县人,1942年正值日军侵华最猖獗时期,武强县田野村庄饱受战火摧残。年幼的他目睹家园被毁,父母投身抗日却不幸牺牲,留给他无尽悲痛。16岁那年,他加入八路军游击队,肩负起传递情报的重任。他熟悉当地地形,年纪小不易引起敌军注意,成为理想的通讯员。每次送信,他穿梭于乡间小道,将重要消息安全送达,为抗战贡献力量。 那天清晨,宋双来完成送信任务,踏上返回游击队驻地的路。秋日田野里,高粱秆高耸,微风拂过,发出沙沙声响。他背着布包,步伐轻快,阳光洒在土路上,远处传来马蹄声。他抬头望去,一队日伪军骑兵出现在地平线,军服破旧,枪支晃动,扬起滚滚尘土。宋双来心知危险,加快脚步试图避开。骑兵中有人发现他,用生硬汉语喊他停下。他毫不理会,拔腿狂奔,冲向路边高粱地。敌人催马追赶,马蹄声震耳,尘土遮蔽视线。 宋双来钻进高粱丛,秆叶遮挡身形,他低头快速移动,汗水滑落额头。日伪军下马分散,拨开高粱秆,靴子踩踏地面发出沉闷声响。他们循着秆叶晃动追来,枪托撞击植株,嘴里低声咒骂。宋双来屏住呼吸,握紧手枪,寻找机会。他冲出高粱地,进入一片乱坟岗,墓碑歪斜,杂草丛生,地势高低不平。他藏身于一处低洼,观察敌人动向。日伪军紧追而至,分散搜索,脚步杂乱。宋双来瞅准时机,朝最近的敌人开枪,子弹击中一人胸口,那人倒地不起。其他敌人慌忙躲到墓碑后,举枪乱射,子弹打在土堆上溅起泥屑。 宋双来利用地形,悄然转移位置,从不同角度开火,每次射击后迅速换位,避免暴露。枪声在坟岗回荡,他又击倒两人,敌人惊惶失措,以为面对多股埋伏。日伪军见伤亡加重,丢下同伴,仓皇撤退,跌跌撞撞逃回原路,靴子上沾满泥土。宋双来确认安全后,返回驻地,向领导详细汇报经过。 宋双来的机智与胆识令人敬佩,这次经历展现了他过人的应变能力。他熟悉地形,灵活转移,成功击退敌人,为游击队争取了宝贵时间。此后,他继续投身抗战,成长为优秀战士,屡建战功,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
1942年,16岁的八路军小战士宋双来,在送信回去途中,遭遇了日伪军的骑兵。情急
蕊蕊聊过去
2025-07-31 12:18:13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