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9月,因叛徒出卖,她被捕了。次年3月,她自己咬断脐带,在狱中生下孩子。15天后,她被押赴刑场枪毙。临刑前,她掀起衣服,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 被捕的并非他人,正是在此坚持战斗的年轻党员——赵云霄。没人能够预料到她即将经历的残酷,更无法设想在绝境中她将以何等方式展现人的尊严与母亲的力量。 数月后,阴冷刺骨的三月寒气钻入湖南长沙陆军监狱的每一处缝隙。赵云霄在这个不该成为生命起点的地方,体验了撕心裂肺的产子之痛。 没有接生婆的帮助,亦没有最基础的保障物资,这个年轻女子在极致的孤独与身体的巨大痛苦中独自承担着一切——她用自己的牙齿咬断了连接母子的脐带,让一个新生命在人间最黑暗的地方发出了第一声啼哭。 一个新生命竟在最深的牢笼里降临。她为女儿取名“启明”——多么沉重的寄托!在几乎看不到一丝光亮的绝境之中,这名字承载了一个母亲最深的渴望:盼着黑暗终有尽头,渴求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光明。 然而残酷的现实如冰冷石壁。仅仅十五天后,枪决的最终指令已然下达。牢房外,那些看守的脚步声渐渐逼近,一次比一次清晰、更显沉重。 生命最后的时刻来得实在太快。临刑前短暂的相见时分,她费力解开胸前衣襟。小婴儿本能地依偎向母亲尚存温暖的怀抱,这一幕的无声胜过千言万语。 当婴儿的体温透过衣料传来,当温热乳汁流入婴儿口中——这份生死离别的喂哺蕴含着一个母亲最后的献祭:我的身体是我能献给你的最后堡垒与全部食粮。乳汁或许能缓解婴儿一时哭闹,却不能消解母亲心中撕裂般的痛。 看着怀中女儿安然吮吸的模样,再看看狱窗外那片阴暗的天空,她毅然重新扣好衣扣,神情异常平静地站起身。 那份平静之下,蕴藏的是怎样的心碎和决然?她知道这一去,留下的是尚在襁褓中的启明;她亦知道再回头多看一眼,恐怕片刻的犹豫便会瓦解掉支撑自己走向终点的意志。通向刑场的那几步路对一位母亲而言何其艰难。 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无声地质问着命运的不公;而她的脚步没有迟疑,一步步,像踩在自己破碎的心上,却异常坚定。 回望她牺牲时年仅23岁的生命轨迹:从长沙的求学岁月起,面对风雨飘摇的中国,她毅然选择了一条几乎注定充满荆棘的道路,直到成为坚定的党员,与丈夫陈觉并肩献身革命事业。 1929年3月26日枪响之后,连当时执行命令的看守在多年后回忆里都带着一种无法掩饰的震动感:很难想象这位年轻的母亲在身体因生育而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如何能稳住自己走向死亡,没有颤抖和求饶。她那平静的姿态是对暴力最为无声、却最有力的质问。 那个被留在昏暗囚室里的女婴“启明”,最终也未能如母亲所期盼那样长久生活在光明里。她年幼的身体在失去父母庇护后不久便匆匆凋零于世。 历史残酷之处往往在于:牺牲者无法预见胜利,所爱者未必得享安宁。今天,我们能在北京、长沙等地烈士纪念馆看到赵云霄在绝望囚牢中写给刚出生女儿的诀别信。 薄薄纸页上字迹工整却力透纸背:“你的母亲在你未满月时,便要被杀害!望你好好长大!”……透过泪痕斑驳的信纸,一个母亲在生命最痛苦时刻的牵挂跨越时空迎面撞来,带着监狱阴冷的气息和穿透岁月的光亮,一次次深深刺痛后人的心。 素材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长沙晚报》官方账号 2024-10-26 21:43
1799年,20岁的陶澍迎娶了貌美如花的黄家小姐,洞房花烛夜,他掀开红盖头,盖头
【83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