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对中国近期上映的《南京照相馆》吸引了大量民众前往影院观看的新闻,表达了担忧和不安。 这事得从电影里的“暗房”说起。这部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真实事件的影片,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在日军铁蹄下守护罪证照片的故事。截至7月27日,影片票房已突破3.77亿元,超1000万人次走进影院 。而在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正接过外婆的接力棒,向日本学生讲述那段被日军刻意模糊的历史——外婆的母亲被轮奸后遭刺刀杀害,下身还被塞进一只瓶子。这样的细节,让在场的日本学生震惊到落泪。 电影里有个镜头让人脊背发凉:日军从明城墙上撬下城墙砖,企图运回日本建造象征侵略野心的“八纮一宇”塔。这段情节源自真实历史——1938年,日军从长城、南京故宫等建筑掠走238块石材,妄图用掠夺的“战利品”摧毁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更令人揪心的是,影片为过审删减了三处关键镜头,导演张慧林说:“我们用克制的画面传递历史沉重感,揭露日军‘伪善’本质。” 日本媒体的“不安”并非空穴来风。7月26日,正值《波茨坦公告》发表80周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在日本向立命馆大学捐赠《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这是该丛书首次完整入藏日本高校 。当日本学生木村莉樱看到书中记载的日军暴行时,愤怒地说:“我们有责任去面对事实,思考如何和平相处。”这种来自日本民间的觉醒,或许正是某些人最不愿看到的。 更深层的矛盾,藏在历史教育的裂缝里。日本教科书至今仍将“九一八事变”描述为“双方冲突”,甚至把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模糊为“约20万人”。而中国观众在《南京照相馆》里看到的,是日军随军摄影师伊藤一边拍摄屠杀场景,一边强迫中国百姓摆出“亲善”笑容的荒诞画面 。这种对历史的双重叙事,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23年用靖国神社作书籍封面的事件中达到顶峰。 电影上映之际,日本右翼的小动作也浮出水面。有匿名日本学者在社交媒体声称影片“煽动民族仇恨”,却刻意回避一个事实:1938年,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保存的16张日军暴行照片,正是东京审判的关键证据 。这些照片如今被珍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其他南京大屠杀档案共同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 。正如历史专家吴敏超所说:“豆瓣8.5分的评价实至名归,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日本侵略的血腥,也看到中国人民的反抗。” 日本媒体的“不安”,恰恰印证了电影的价值。当老金在影片结尾拉下照相馆背景布,露出万里长城、黄鹤楼的画面,那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呐喊,穿透了88年的时光 。而在现实中,夏媛带着外婆的故事走遍日本高校,那些曾被日本教科书屏蔽的历史细节,正通过民间交流一点点填补真相的空白。 光明网2025年7月26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呐喊从未消逝》指出,影片通过克制的叙事让历史伤痕成为民族记忆的锚点。新华网同日《关键历史题材创作:在真实与艺术间寻找共鸣》也提到,该片的成功证明,尊重史实的作品能跨越国界引发对和平的思考。 你觉得,日本媒体的“不安”是因为刺痛了历史的伤疤,还是因为我们终于找到了让世界听见真相的方式?来聊聊你的想法。 (官媒来源:光明网2025年7月26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呐喊从未消逝》;新华网2025年7月26日《关键历史题材创作:在真实与艺术间寻找共鸣》;央视网2025年7月27日《背后的真实历史》)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代表中国政府,以史无前例的言辞,严厉警告日本,不要在中国人民抗日
【2评论】【2点赞】
I do love you■☆……
说明电影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