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新疆后,左宗棠杀掉了所有俘虏,包括降俘,然而,左宗棠手上沾满了血,却没人骂,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7-28 16:13:18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杀掉了所有俘虏,包括降俘,然而,左宗棠手上沾满了血,却没人骂,为何?   左宗棠进驻喀什后,命令很快传出:所有战俘、降俘、叛乱者,一律就地正法,不留活口。消息一传开,朝野震动,西北震恐,喀什、和阗、库车、阿图什的街巷尸横遍地。   有人在朝堂上递奏折,说自古杀降不祥,何况这次杀的人实在太多。可奏折递上去,很快就被慈禧一句话打了回来:"左帅自有考量"。   没人敢再吭声,连最擅长议论的御史们都集体噤声。   这不是左宗棠第一次这么干,早在陕甘平乱时,他就定下过"不剿不抚,一律格杀"的规矩。到了新疆,这条铁律执行得更狠。   库车的降将塔西曼主动献城,还送来大批军械,左宗棠当面说"暂收编",转头就把他全家处斩。   有人劝他,这样会寒了其他降兵的心,他只冷冷回了句:"今日容一个,明日便有一万个效仿"。   那时的新疆,早已被十六年战乱搅成了人间地狱。   阿古柏的军队在喀什一次就杀了四千清军,十万百姓被掳走当奴隶;阿图什的三千汉人男子被剁成肉酱;和阗城里的男人几乎死绝,女人全成了奴婢。   左宗棠率军西进时,沿途看到的尽是断壁残垣,路边的枯骨堆里还夹着没烧完的孩童衣物。   有老兵告诉他,叛军最擅长假降,前一天举着白旗迎清军入城,后半夜就会提着刀摸进营房。   喀什收复后,两万降兵跪在城外喊"愿归官军",左宗棠亲自翻查名册,发现这些人里有不少早年从清军投敌,手上沾着百姓的血。   他在帐中坐了三天,最后划下一个"斩"字。执行时每天杀三百人,整整杀了两个月,城外的尸堆高得像座小山。   有人说他疯了,可他比谁都清醒。进士出身的他,案头堆着的兵法书比谁都多,却偏偏选择了最血腥的方式。   他在给朝廷的奏折里写:"新疆十年,人无宁日。欲治其乱,先肃其源"。   这话里藏着他的盘算——新疆地处边陲,民族杂居,又有英俄在背后窥伺,若是心慈手软留下隐患,用不了几年就会再乱。   到时候再出兵,耗费的军饷和人命只会更多。   军费是他一手筹来的,为了西征,他找胡雪岩借高利贷,用关税作保,前后借了两千多万两白银。这些钱要靠百姓赋税偿还,他不能让这场仗白打。   抬棺出征的那一刻,他就打定主意,要用最彻底的方式解决问题。   慈禧其实也犹豫过,有人把各地杀降的奏报递到她面前,说左大人太过残暴。   可她翻看另一份奏折,上面写着新疆各地开始屯田,兵民各司其职,原本互相攻伐的部族首领主动送来人质。   再想想左宗棠那句"若不杀,来年再乱,十倍于今",终究还是批了个"允"字。   朝中的官员更不敢多言,左宗棠收复的不仅是失地,更是朝廷早已失控的威严。   之前李鸿章等人主张放弃新疆,说"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可左宗棠硬是带着六万湘军,在粮草短缺的戈壁里打出了胜仗,把160万平方公里土地重新纳入版图。   这份功绩摆在那里,谁还好意思指责他的手段?   当地百姓也沉默着,他们见过叛军的凶残,知道那些降兵里有不少是当初烧杀抢掠的凶手。虽然惧怕眼前的血腥,却也明白这或许是结束战乱的唯一办法。   没过几年,新疆的土地开始涨价,农户们敢在田埂上过夜,商队能放心地走南闯北,那些曾经动不动就叛乱的地方,几十年没再出过乱子。   左宗棠从不解释自己的行为,他忙着在新疆设省,推行屯田,把汉城和回城合并,让各族百姓能自由往来。   史书里记下他收复新疆、设立行省的功绩,却很少细说那些杀降的细节。可当地人记得,是那个带着棺材西征的老头,用铁血手段换来了此后三十年的安宁。   多年后,有人在哈密的老营盘里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左宗棠的一句话:"治乱世,用重典"。字迹苍劲,像他挥刀时的决绝。   或许在他看来,手上的血能洗去新疆的乱源,比任何安抚都管用。   而历史最终也证明,有些时候,雷霆手段里藏着的,恰恰是长治久安的苦心。

0 阅读:41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1

用户10xxx71

4
2025-07-29 05:26

中国现代人有点对不起这老头

tk

tk

2
2025-07-28 16:58

阿古柏属于塔吉克族。 他是19世纪中后期中亚地区的政治人物,曾在英俄等国的支持下,入侵中国新疆并建立反动政权,对当地人民实行残酷统治。1876年,左宗棠率领清军收复新疆,阿古柏政权随之覆灭。

风之男子

风之男子

1
2025-07-28 17:07

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浮云

浮云

1
2025-07-29 14:39

左公千古,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