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这次跟美国达成的协议,说起来确实让人有点意外。按照新华社的消息,欧盟不仅得给

兰亭说事 2025-07-28 14:15:45

欧盟这次跟美国达成的协议,说起来确实让人有点意外。按照新华社的消息,欧盟不仅得给美国掏 13500 亿美元的真金白银,还得额外支付 15% 的关税,这背后的道道可不少。 先看这 13500 亿美元是怎么花的。6000 亿美元得投到美国去,比如建工厂、买企业,或者搞基础设施。就像德国大众之前在田纳西州花 20 亿美元建电动车厂,宝马在南卡罗来纳州投 10 亿美元扩产,都是这种投资的例子。另外 7500 亿美元得买美国的能源和军事装备。 能源这块,欧盟现在特别依赖美国的液化天然气,2024 年第一季度,欧盟 47% 的液化天然气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德国更夸张,90% 的液化天然气都得靠美国。军事装备方面,德国之前花 100 亿欧元买了 35 架美国的 F-35 战斗机,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再说说这 15% 的关税。美国之前威胁要征 30%,欧盟最后谈下来 15%,虽然少了一半,但还是比原来的 4.8% 高了三倍。像汽车行业,之前关税是 27.5%,现在降到 15%,听起来好像松了口气,但德国车企出口到美国的成本还是增加了。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算了笔账,15% 的关税加上钢铁、铝的高关税,德国 GDP 一年内可能得少 65 亿欧元,整个欧盟也得少 0.1%。 为啥欧盟愿意吃这个亏呢?主要是被美国捏住了七寸。首先是能源安全。俄乌冲突之后,欧盟断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只能拼命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2022 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比前一年多了一倍还多,达到 520 亿立方米。要是美国再卡脖子,欧洲冬天可能就得冻鼻子。 其次是军事依赖。北约里美国说了算,欧盟国家军费开支又低,西班牙 2024 年军费才占 GDP 的 1.24%,是北约里最低的。美国一威胁要减少对欧洲的保护,欧盟就得服软。 另外,美国的产业政策也在挤压欧盟。像《通胀削减法案》,给在美国投资的新能源企业大把补贴,欧盟的电池厂都被吸引过去了。诺沃尼克斯公司本来打算在欧洲扩产,最后却跑到美国享受补贴去了。欧盟虽然也出台了《净零工业法案》,但补贴力度比不上美国,根本留不住企业。 不过,欧盟内部对这个协议意见很大。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直接说这协议不公平,就是单方面让步。德国工业联合会也抱怨,15% 的关税让德国机械制造业竞争力下降,43% 的企业觉得影响很大。法国更惨,医药行业被征 15% 关税,赛诺菲这些药企股价都跌了。 还有个关键问题,美国这次是典型的 “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用高关税威胁,另一方面又承诺给市场稳定。冯德莱恩说 15% 关税能带来可预期性,但实际上美国对钢铁和铝的关税还是维持 50%,根本没松口。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欧盟之前也吃过亏。2018 年美国对欧盟钢铝征 25% 和 10% 的关税,2021 年改成配额制,结果 2025 年又恢复关税,摆明了把欧盟当谈判筹码。 从长远看,欧盟这么妥协代价不小。6000 亿美元投资可能让欧洲产业空心化,7500 亿美元买美国能源和武器,会让欧盟在能源和军事上更依赖美国。而且 15% 的关税会增加企业成本,逼着一些欧洲公司把生产线搬到美国,就像之前日本车企为了避税去美国建厂一样。更麻烦的是,美国下一步可能还会在芯片、烈酒这些领域动手,欧盟的麻烦还在后头。 总的来说,欧盟这次妥协,说白了就是在能源、军事和经济三重压力下不得不低头。虽然暂时避免了贸易战全面爆发,但付出的代价太大,而且美国的胃口可能越来越大。欧盟要是不想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得赶紧想办法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可这条路,难走啊。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