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媚外的结果?二十多年前,央视大楼由荷兰建筑大师设计并建造,没想却被老百姓戏称为“大裤衩”。 2002年,央视打算在国贸附近建个新办公楼,在设计方案上,央视决定放弃本土设计团队,转而向国际建筑界招标。消息一放出来,全球顶尖建筑师都来投标,最终荷兰人库哈斯的方案全票胜出。 他设计的两栋倾斜塔楼在高空扭成环形,设计团队说这象征电视生产的闭环流程,可老百姓一看,这不就是悬在半空的铁裤衩吗?玻璃幕墙还没装上,“大裤衩”这个外号就从工地传到了胡同,最后连央视内部会议都避不开这三个字。 这事说白了,就是当年有些人迷信“外国月亮圆”。2002年那会,中国建筑界正流行“与国际接轨”,觉得外国大师的设计自带光环。库哈斯确实是普利策奖得主,可他的方案真的适合央视吗?他把裙房搬到楼顶,地面弄成绿地,说是要弱化建筑与城市的边界感。但老百姓更关心这楼实不实用、好不好看。你看那扭曲的造型,从东三环路过的司机都说,多看几眼都觉得楼要倒了。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栋楼还卷入了文化争议。库哈斯一本书里的漫画,把主楼画成女性臀部,配楼画成男性器官,虽然他解释说这是别人的恶搞,自己没参与,但中国学者河清可不买账,他大骂这是“文化自虐”,说中国建筑界成了洋人的试验场。这事闹得沸沸扬扬,连《中国青年报》都发文批评,说这影响了国家形象。 其实,当时不是没有本土方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的方案就很中规中矩,楼层高、裙房大,评审团也觉得不错。可最后为啥选了库哈斯?有人说,是因为评委里有个日本建筑师矶崎新,他就喜欢这种激进设计。还有人爆料,库哈斯自己都没想到方案会中标,这设计最初有点玩笑性质。 结果呢?这栋楼成了争议焦点。造价从50亿涨到100亿,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批评它“为了造型不要安全”,消防隐患一大堆。2009年北配楼还因为违规燃放烟花失火,烧了六个小时,外墙全毁。老百姓更不买账,80%的网友觉得“大裤衩”这称呼挺贴切,没必要改。 现在回头看,这事就像面镜子,照出了当年的崇洋心态。那时候,有些人觉得外国大师的设计就是高端,却忘了建筑是给人用的,得符合老百姓的审美和需求。你看故宫、苏州园林,没请外国设计师,不照样是世界遗产?真正的好建筑,不是靠洋名字撑场面,而是要扎根本土文化,经得起时间考验。就像网友说的:“大裤衩”再有名,也不如胡同里的四合院接地气。
崇洋媚外的结果?二十多年前,央视大楼由荷兰建筑大师设计并建造,没想却被老百姓戏称
仙瑶舞鹤影
2025-07-27 20:40:2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