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字都不认,没上过大学的农民,竟然攻克了难道美国、日本众多专家研究十几年都没

梦里水乡谣轻 2025-07-27 17:10:05

一个连字都不认,没上过大学的农民,竟然攻克了难道美国、日本众多专家研究十几年都没解决的难题,美国得知,出300万美元想买断技术,他却转身免费献给国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个困扰全球顶尖科学家几十年的难题,砸了重金、动用了最先进的温室和基因技术,结果一败涂地,可谁能想到,这个所谓的“世界性难题”,最后竟被一个中国农民,在一个连实验室都没有的黑土地上,硬生生给破解。 他叫姜向涛,黑龙江林甸一个年过七旬的普通瓜农,不识几个大字,甚至连“全雌西瓜”这个词都没听过。 这项让全球农业界头疼的挑战,就是“全雌瓜”的培育,这种瓜的藤蔓上只开雌花、不开雄花,优势显而易见:产量奇高,抗病性也强,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正因如此,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就斥巨资投入研究,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连最先搞出无籽西瓜的日本人也只能承认,人工培育全雌西瓜,是科学界“暂时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而当时的姜向涛,对此一无所知,他跟这个“世界难题”的缘分,始于1998年的一次偶然。 姜向涛就是种瓜的,这天,他在瓜田里研究西瓜,无意间的一瞟,竟然注意到一株藤蔓上竟然结满了西瓜。 姜向涛凭着几十年种瓜的直觉,敏锐地意识到这东西可能藏着天大的秘密。 为了查清楚原因,姜向涛开始查阅资料,这个连字都不认的农民,开始一点一点研究。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才慢慢明白,自己一头撞上的,竟是国际公认的育种难题。 他满怀希望想着一定要把这个技术研究出来,这样还能多赚一些,第二年,他种下的138颗种子,可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到了第三年,种子更是集体“失效”,长出来的瓜苗和普通品种没任何区别。 村里人开始劝他放弃,觉得他是异想天开,可这个东北汉子骨子里有股倔劲,硬是把那些“失败”的种子又收好存了一年。 谁知第四年春天,奇迹发生了,当时,一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看到后直摇头,说美国和日本科学家研究了十多年都没搞定。 性子直的姜向涛听了火气上涌,放话,他一定要培养出来,村里人都觉得他疯了,纷纷嘲笑起来,这些冷嘲热讽,他压根没放在心上。 白天种地,晚上翻书,零下三十度的冬夜里,他能裹着棉被守着瓜苗,拿着特制的小工具,小心翼翼地为雌花授粉,比照顾自己孩子还上心。 就这样他硬扛了五年,到2005年,姜向涛真的用最原始的办法,成功培育出了性状稳定、产量远超普通西瓜的全雌瓜良种,撕开了美国专家用温室和基因技术都没能攻克的口子。 为了验证成果,他带着种子,找到专家,专家谭素英看到那些无需人工授粉就能结果的西瓜照片时,起初将信将疑。 可当她确认这一切都是真的,激动得声音都开始发颤,随即把姜向涛推荐给了中国瓜类研究的泰斗,工程院院士吴明珠。 吴明珠院士得知,连连称赞他,2006年,姜向涛的种子在吴明珠院士的实验大棚里结出了最甜的瓜,经院士亲自认证,完全达到了大面积推广的标准。 一个普通农民,竟然研制成功了很多专家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消息一出,国外纷纷赶来寻求合作。 美英企业更是开出300万美元的天价,只想买断这项技术,在当时,这笔钱约合2400万人民币,面对这泼天的财富,姜向涛的决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通过吴明珠院士联系上国家,将这项外国人求之不得的技术,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彻底断了国外公司想垄断的念想。 他的奉献并未停止,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姜向涛又接连培育出23个全雌瓜新品种,并将它们全部无偿捐给了国家种子库。 在海南的试验田,台风掀翻了吴明珠院士的大棚,他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死死护住了两棚珍贵的种苗。 如今,75岁的姜向涛依然守着他的瓜棚,里面种着300多个品种,每个瓜的甜度、大小,他都亲手记录。 身边也多了许多来自农业院校的年轻人,他把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毫无保留。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梦里水乡谣轻

梦里水乡谣轻

梦里水乡谣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