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谴责以色列,但谁敢真动手? 联合国大会上针对加沙局势的决议一次次通过,各国代表的声讨声浪此起彼伏,可真正敢把谴责落实为行动的,掰着手指都能数过来。 叙利亚的遭遇最能说明问题,这个被战乱掏空的国家,光是以色列的空袭就挨了上百次,大马士革国际机场被炸得停机坪坑坑洼洼。 帕尔米拉古城周边的军事设施反复沦为靶场,可叙利亚政府军除了偶尔发射几枚老旧防空导弹,连像样的反击都组织不起来。 不是不想,是真没这个底气,空军战机损失过半,防空系统早就千疮百孔,有限的弹药还得留着应对国内的武装派别,面对以色列的F-35机群和精确制导炸弹,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 阿拉伯国家联盟喊了几十年“解放巴勒斯坦”,可真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一个个都按兵不动。 沙特阿拉伯手握重金买来的先进武器,却忙着和以色列搞秘密外交,连公开援助巴勒斯坦的物资都要绕着以色列的封锁线走。 埃及虽然和以色列接壤,边境线上的拉法口岸却被严格管控,嘴上说着“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实际上生怕冲突蔓延到西奈半岛。 卡塔尔和阿联酋倒是敢在舆论上批评以色列,但真要让他们派出战机支援加沙,恐怕第一个摇头的就是他们自己。 这些国家心里比谁都清楚,以色列背后站着美国,第五舰队就在波斯湾游弋,航母战斗群随时能开到地中海。 一旦和以色列开战,无异于向整个西方阵营宣战,石油出口通道可能被掐断,经济命脉都会被攥住。 伊朗算是少数敢硬碰硬的,但也只敢用代理人战争的方式,胡塞武装在红海袭击以色列商船,真主党在黎巴嫩边境发射火箭弹,这些动作看似凶猛,实则都保持着微妙的克制。 绝不主动攻击以色列本土的民用目标,更不派地面部队进入巴勒斯坦。 伊朗很清楚,一旦直接参战,以色列的导弹会立刻覆盖德黑兰的核设施,美国也会借机加大制裁力度,本来就脆弱的经济会雪上加霜。 这种“有限度的对抗”,更像是一种姿态,既展示了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又避免了全面战争的风险。 俄罗斯的态度更耐人寻味,虽然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否决美国的提案,却始终把行动局限在外交层面。 不是没有军事实力,而是战略重心不在中东,俄乌战场牵制着大量兵力,黑海舰队的主力被用来封锁乌克兰。 此时与以色列发生冲突,等于给自己开辟第二战场,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俄罗斯不会做。 更何况,俄罗斯在叙利亚还有驻军,与以色列长期保持着“不冲突”的默契,真要撕破脸,驻叙俄军的安全都会成问题。 美国的态度则直接决定了局势走向。第六舰队的航母战斗群常年在东地中海游弋,以色列的“铁穹”系统有美国的技术支持,每年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从未中断。 这种全方位的庇护,让以色列有恃无恐。其他国家即便想动武,也要先掂量掂量:能扛住美国的制裁吗? 能顶住北约的军事压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就是为什么谴责声浪再高,也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 说到底,国际社会的“敢不敢”,最终看的还是实力对比和利益权衡。以色列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美国的撑腰,在中东形成了“谁动谁吃亏”的威慑力。 而那些喊着“主持正义”的国家,要么实力不济,要么有自己的小算盘,真正愿意为巴勒斯坦赌上国运的,几乎没有。 这种现状确实令人无奈,当强权可以无视规则,当弱者的苦难只换来口头同情,所谓的国际公义,难免显得有些苍白。 但也该看到,胡塞武装的导弹和真主党的火箭弹虽然威力有限,却让以色列不得不分兵防御。 全球范围的抗议浪潮虽然不能直接改变战局,却让以色列的国际形象不断受损。或许改变需要时间,但只要反抗的火种不灭,总有打破这种失衡格局的可能。
全世界都在谴责以色列,但谁敢真动手?联合国大会上针对加沙局势的决议一次次通过,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27 15:57:4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