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中国大使张伟烈在摩洛哥王宫出席盛宴,毫无预兆间,大批士兵闯入疯狂

甜心宝贝笑弯弯 2025-07-27 04:23:24

1971年7月,中国大使张伟烈在摩洛哥王宫出席盛宴,毫无预兆间,大批士兵闯入疯狂扫射,刹那间200多人死伤,张大使浑身浴血,生命岌岌可危。 张伟烈这个人,出生在1911年的广东饶平一个普通农民家,那时候家里穷,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从小就对社会不公看不惯,1928年加入了共青团,1937年成了正式党员。抗日战争打响后,他先是当江西抗日义勇军剧团队长,带着队伍到处宣传,鼓动老百姓抵抗侵略者。后来在新四军服务团干组织工作,还做过团代表和皖南特委巡视员,好几次潜入敌占区办事,有一次甚至被日军抓了去,好在通过交换才放出来,继续在前线干活。解放战争时期,他转到胶东地区带部队,当过西海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还有胶东军区警备第五旅副政委,负责指挥作战和政治工作。 1956年他转行搞外交,先去伊拉克当大使,在巴格达处理各种领事问题;然后驻叙利亚,在大马士革推动经贸交流;再到索马里,在摩加迪沙搞援助项目。积累了不少经验后,1971年他被派到摩洛哥任大使,刚到拉巴特没多久,就碰上了那场大乱子。你看,他的一生就是从基层干起,一步步爬到外交岗位,经历过战争和和平的考验,这让他在关键时刻能保持清醒头脑。这样的背景,让人觉得他不是书生型的官员,而是实打实从实践中走出来的干部。想想看,那年代的外交官不像现在有那么多资源,得靠自己摸索当地情况,建立关系网。张伟烈到摩洛哥后,很快就适应了环境,开始走访其他使节,了解北非的政治动态。 那场政变发生在1971年7月10日,国王哈桑二世在斯基拉特宫办生日宴,邀请各国使节参加。张伟烈带着翻译聂兵杰从拉巴特赶过去,本是正常外交活动,结果士兵突然闯入,开枪扫射,导致200多人死伤。张伟烈中途受伤,鲜血直流,但还是拉着聂兵杰找机会逃脱。他们先躲起来,观察形势,然后往西边海滩方向跑,途中趴在沙滩上避开子弹,最后钻进树林,跑到公路上拦车离开现场。 这次事件是摩洛哥军方一些军官策划的叛乱,目的是推翻国王,建立新政权。叛军首领是皇家军官学校校长迈德布赫上校,他带人冲进宫殿,宣布废黜哈桑二世,自任救国委员会主席。但没想到,一个年轻士兵因为紧张,误扣扳机,直接把迈德布赫打死了。这下子叛军群龙无首,哈桑二世抓住机会,从藏身处出来,和士兵们谈条件,说服一部分人倒戈。很快,忠于国王的部队赶来,反击叛军,平息了乱局。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但死伤惨重,包括摩洛哥官员和外国外交官,比利时大使就当场毙命。这件事暴露了摩洛哥内部军政矛盾,当时国王统治时间不长,军队里有不满分子想借机上位。叛军行动草率,缺乏周密计划,导致失败。 张伟烈逃生后,第一时间向国内报告情况,提供政变细节,帮助北京了解摩洛哥动荡。这在外交上很重要,因为中国那时正扩大国际影响,需要及时情报。事件后,摩洛哥加强了王室安保,处决了涉案军官,避免类似事再发生。你想想,这场政变不光是摩洛哥的事,还牵扯国际关系,中国大使的经历成了中摩外交史上一个标志性案例,显示出外交官在危机中的作用。说白了,这样的突发事件考验个人能力和国家后盾,张伟烈没慌乱,靠经验保住了命,也维护了国家形象。整个事件提醒人们,外交工作表面光鲜,背后风险大得很,尤其在不稳定地区。 政变平息后,叛军残余势力试图往拉巴特方向撤,占领广播站,逼播音员宣布国王已死,但很快被忠军击溃,首领中弹身亡,其他人投降。国王哈桑二世重掌权力,下令调查,处决多名参与者。这次失败的政变让摩洛哥政局更稳固,国王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避免了进一步动荡。张伟烈安全返回大使馆,继续履职,直到1978年转去也门当大使。1982年他退休,回国安度晚年。 2006年4月25日,他在北京逝世。这件事的影响不止于当时,它成了历史教训,提醒各国在外交场合要警惕突发风险。中国方面,通过张伟烈的报告,及时调整了对摩政策,推动了后续合作。

0 阅读:203

猜你喜欢

甜心宝贝笑弯弯

甜心宝贝笑弯弯

好好生活 积攒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