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反内卷,非同小可!
尺度远超预期
反内卷,这次动真格的了!
原本,市场只是认为是部分比较严重的行业,比如,汽车、光伏等。
但是,按照目前最新的态势来看,恐怕完全不是这样了。
截至目前,石化、多晶硅、煤炭、猪肉、纸张等大量重要的刚需产业都在加入这个队伍。
连医药方面,也提出:集采中选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
不仅如此,村里这次还放大招了。
价格法修正草案
以后,要搞价格战的,就算你是“低价倾销”,然后,给你远超现在的罚款比例。
必须看到,这个是很有杀伤力的!!!
此前关注A森的老铁应该有印象,当时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不是先拉收入,而是先拉通胀,将通胀预期拉起来,才能逼银行内的资金流出来,进而带动资产价格修复,最终才会传导给居民家庭的名义收入。
各位,这不就来了吗?!
另外,之前也多次提示。
现在我们是需求不足的风险正在加速传导给供给侧的债务拼命堆砌,有形之手即将出手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
其实,还有一层逻辑,更加关键。
中美都想对外转嫁自己国内的债务压力,美国是靠金融和关税收割,中国靠出口。
现在我们的出口对外转嫁压力即将到达瓶颈了,转移不出去多少了。那么,接下去,只能对内进行供给侧债务压力的接力了。
所以,本轮反内卷浪潮可谓是非同小可了!
————————
其实,过去2年,我们也一直在强调一个很重要的思路。
要么继续偏通缩、降杠杆,结果是化债难度愈来愈大;要么就是积极拉抬通胀,逐步拉升物价和资产价格,实现债务洗刷刷。
前者是金融抑制,后者是金融刺激。
走到今天这个地步,金融抑制即将走到头了,企业也都扛不住了。
此外,虽然川普不讲武德,但是,人家真的有能力将债务压力转嫁出去。
就像最近的日美关税战,日本跪的彻底,就差喊“甲方爸爸”了。
所以,这个节点,我们再继续金融抑制来刺激出口导向,意义不大了。
还不如,积极拥抱通胀,带动人民币资产的财富效应,最终实现内循环。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本轮日本就是先通胀拼命拉,然后,资金开始进入股市和楼市,最后带动普通人的工资被动上涨,这个模式已经2年多了。
你可以延迟这么干,但是,你无法绕过这条路。
逻辑很简单,全球大滞胀,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长期逃脱这个宿命。
尤其是大国博弈阶段,谁的需求垮了,谁不能解决债务软着陆的问题,谁就已经输了。
因此,我们不仅不可能迷失30年,我们未来恐怕要面对的是:
通胀要么不来,要来就是让你印象深刻。
如果不能理解这种感觉,可以去复盘2021年前后的美国经济。
此外,商品是分上游刚需品和下游零售品的。
如果只是拉下游零售品,其实,面对消费者而言,很难马上把价格抬上去,企业会相互竞争的,让这种涨价破功。
然而,如果先拉上游刚需品,带动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先起来,再传导给下游CPI,那就是逃无可逃的事情了。
如果对此有疑问的,可以看看2015年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干的。
也有人说,现在我们是供给侧改革2.0,其实,不能完全这么说。
当时是落后产能的供给侧改革,现在,是几乎全领域,包括前沿产业。
甚至,部分成熟半导体领域,也有可能要纳入,大家细品。
———————
其实,最近大A突然如我们预期中的那样拉升,很重要的一个逻辑,就是反内卷。
市场开始计价,反内卷逻辑下,头部企业的利润率有望修复,这可是好事啊。
所以,资金敢于往里面冲,就是铆着这些东西。
又正好遇到水电站重大工程,整个情绪自然是完全不同了。
其实,本轮大A的行情远没有走完,就像反内卷也不过是方兴未艾。
今年下半年,这件事将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变量,甚至超过了美联储降息的重要性。
试想,如果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都可以积极配合反内卷,都开始涨价,意味着什么?
届时,大家关心的东西就是:
如何跑赢通胀?而不再是,赶紧卖光手里所有的人民币资产。
我们是郡县制市场经济,村里有无数的开关在手。
真的决定要拉一把反内卷,怎么可能会不成功呢?
当然,整个价格传导,起码要半年以上。
不过,这不影响大A先反复提前计价几波啊。
如果中国的通胀再次回归,企业的利润率得到修复,此时,川普再来跟我们玩关税把戏,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另外,既然后续美联储还是要降息,既然弱美元周期终将开始,那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
抢跑
抢在弱美元周期全面开始前,先拉升国内的通胀率,带动部分资产价格修复,为后续国际资金流入我们这里,准备好各种尺寸的水桶。
理解了这层,是不是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不要觉得反内卷只是玩玩价格,收敛一下大家疯狂的价格战。
其实,里面的门道,很深。
用户95xxx81
不论价格怎么上涨上游传到下游也好,你涨价依然是非必要不消费,有本事民生基础消费品继续涨价,不过这样一来别个就更不消费了。
燕山雨农 回复 07-26 15:18
负债率70%怎么提升消费,只能压缩非必要消费,很多领域更加萧条
用户12xxx06
房价暴跌,百姓资产没了,拿什么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