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闰六月的第一天,好神奇的感觉,又过一个六月,好像时光倒回了一样。 小时候,赶上闰月、闰年是非常烦恼的。那时候,恨不得时光快一点,早点长大,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如今,倒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 人在童年时候最快乐,青春岁月也可以,那么多的梦想和迷茫,欲说还休,为赋新词强说愁。中年之后经历的多了,反而愈加纠结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从少年走向壮年,从轻狂走向稳重,从"三分芳髻拢青丝"的花下仙姿,走向听雨僧庐的"鬓已星星也",时光是如此飞速,我们在意的所有一切都譬如云烟。 早上醒来,一种新生的感觉,会过滤掉一些情绪。 如果把生命当作一条奔流的河,记得随时在河边旁观一下自己。越能旁观,越不会被沉溺。好情绪坏情绪都不应该属于一个渐渐老去的人,宠辱不惊才好。 人人都在尘网里挣扎,而那些不得解脱的苦难,大概是无力抗拒的宿命吧,谁也无法分担,只能各自咽下。 忘却过去事,不想未来事,只从从容容过好当下。 我其实并不在意自己老去是怎样的,只要心里的清澈感还有。 总觉得,一个人能顺顺利利活到老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能优雅的活到老年更是幸运。 也爱这简单安静的日子。 虽然平淡和枯燥,并未失却对事物探索和感受的心,亦有着对生活奔赴的热情,对自己,并不失望,对生活,亦不较劲。路遇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花草,其实,都是生命里应该出现的故人。它们,不言不语,只静静的立在那里,等待相遇,或重逢。 8月7日便立秋了。 日子不急不缓的翻着页,折叠起来的岁月越来越厚,往前可望见的也越来越薄。 园子里晃动着人影。 跑步的,闲逛的,也有着急赶路的,形形色色,忙着自己的生活。各种的声音,不时传来,听不清他们说的是什么。 交物业费,赠送了一袋白米。经过一个夏天,再不吃就要过期了,不能浪费粮食啊。 我自己,是很少买这种精米白面的,大多数时候都是吃杂粮、全麦之类。这10斤白米,很觉得是负担。 今天早上就煮了一锅纯纯的白粥,软烂热乎,用料汁拌了一碟青椒、胡萝卜丝,倒是吃得暖胃、熨贴。 心想,这么美味的东西,怎么就放弃许久了呢?或许潜意识里,觉得它不是健康食品吧。白粥确实营养单一,大多是水和淀粉。但它曾经是我小时候比较稀罕的吃食。 白粥是南方人的说法,北方人叫大米稀饭。我的家乡只有麦秋两季作物,夏天割麦子,秋天收玉米。小麦产量低,长年累月吃玉米面饼子,喝棒子(玉米)面粥,大米可是稀罕东西,喝一次大米稀饭跟过年似的。 我是参加工作后,外出开会、培训、参观,才吃到蒸米饭的。从未想过,大米原来可以做主食。 于我来说,生活变好的标志,就是想喝大米稀饭就喝。 奶奶最爱喝大米稀饭。从苦日子里走过来,对她来说,世上再也没有比它更美味的东西。 85岁以后,奶奶在我家和叔叔家轮流吃饭,轮到我家,母亲一天三顿煮大米粥,稠稠的,一层晶亮的米油,早上奶奶还要加一勺白糖。粥是奶奶的主食,其他再吃一点馒头,少量青菜。她非常健康,完全没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问题,而且高大、硬朗,瘦瘦的。94岁那年,无疾而终。 我也喜欢喝大米稀饭,喝了很多年。 后来,受很多养生知识的影响,不再单纯喝白粥,总是加一些杂粮、菜、肉、蛋之类,都忘记纯粹的白米煮粥什么滋味了。 今天发现,大米粥洁白晶莹,软软糯糯,越吃越香。 汪曾祺在《慢煮生活》里写到:“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地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愿做那个慢煮生活的人,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平实,单纯、温润。 今天阳光炽热又明亮,又恢复了夏天的味道。 无风无雨,空气也不闷热,深吸一口,好舒服的早晨啊。 天空瓦蓝,一堆一堆胖乎乎的云朵。 七月看巧云,云在天上排兵布阵,一会儿织出好看的锦,一会儿又堆起无数群山,云海。 七月末,夏色弥深,有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旷阔和高远。 窗外的橡皮树、旅人蕉、椰子树,在闪闪发光。雨树的枝叶,如泼墨般浓郁。 看完了《克拉多克太太》。毛姆真是故事圣手,深入刻画了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夫妻,如何将一见钟情消磨殆尽的。19 世纪末的英国肯特郡乡村,伯莎是莱伊府的大小姐,爱上了佃户家的儿子克拉多克。她一心追求爱情,不顾身份的悬殊和旁人的阻挠嫁给了他。然而,婚后不久,她的爱情理想开始遭遇挫折。她一次次感到失望,他们之间隔着一片大西洋,深不可测,不可逾越,越爱越孤独。 读得很入迷。因为能共情。 年轻时,也不太能理解无喜亦无忧这句话,总觉得这样的日子定然是平静寡淡、单调乏味的,现在越来越明白,这大概就是幸福的生活吧。 每到周五,便生兴致。 同样妙的,是此刻生了出门徒步的心。 穿了轻便衣服,随身带一把伞、一瓶水,无惧晴雨地出门去,漫无目的地四处漂流。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今天是农历闰六月的第一天,好神奇的感觉,又过一个六月,好像时光倒回了一样。 小时
素食吃出好身体
2025-07-25 16:31: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