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警告: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然气的话,我们将对你们采取100%的次级税制裁。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制裁,尤其试图通过限制能源出口切断俄罗斯的财政收入。然而现实情况是,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并未被遏制,反而通过调整市场流向维持了稳定供应。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3 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同比仅下降 3%,天然气通过液化天然气(LNG)渠道的出口量逆势增长 12%。 印度、中国、土耳其等国家不仅没有减少进口,反而大幅增加了对俄能源采购。例如印度在 2022 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同比激增 300%,占其原油进口总量的比例从冲突前的不足 2% 跃升至 35%。 面对制裁失效的局面,北约秘书长吕特近期发出警告,声称将对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能源交易的国家实施 100% 的次级税制裁。 这种威胁本质上是欧美试图通过单边经济手段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队的延续,但在当前国际格局下,其可行性和实际效果值得怀疑。 其一,新兴国家的能源需求难以替代。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85% 的石油依赖进口。 俄罗斯原油不仅价格比中东基准价低 20-30 美元 / 桶,且运输距离更短,大幅降低了印度炼油企业的成本。 中国的情况同样如此,2023 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量同比增长 73%,天然气进口量增长 15%,这些能源供应对保障中国工业生产和民生需求至关重要。 其二,北约的次级制裁面临法律和经济双重阻力。次级制裁本质上是将本国法律域外适用,要求第三国企业遵守美国或欧盟的制裁政策,这一做法已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反对。 欧盟在 2018 年美国重启对伊朗制裁时,曾通过《阻断条例》禁止欧盟企业遵守美国制裁,并建立 “贸易结算支持工具”规避美元体系。 中国则在 2025 年明确将对实施次级制裁的国家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包括冻结资产、限制交易等。这些法律工具的存在,使得北约的制裁威胁难以真正落地。 其三,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为新兴国家提供了合作平台,例如中国与巴西签署人民币清算协议,南非德阿风电项目每年为 30 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这些合作不仅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也减少了对美元结算体系的需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 2001 年的 72.7% 降至 2022 年的 58.4%,而人民币储备占比则从 0.1% 升至 2.7%。这种去美元化趋势使得北约的经济胁迫手段效力大打折扣。 从历史经验看,单边制裁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美国在 2012 年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时,伊朗通过灰色市场和易货贸易维持了约 100 万桶 / 日的出口量。 如今俄罗斯拥有更庞大的能源网络和更多样化的出口渠道,其与印度、中国的本币结算比例已分别达到 65% 和 40%,进一步削弱了美元制裁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北约内部对次级制裁也存在分歧。法国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院的研究指出,美国过去对欧洲企业实施的次级制裁已造成超过 200 亿美元的损失,例如法国巴黎银行因违反伊朗制裁规定被罚款 89 亿美元,德国商业银行被罚款 15 亿美元。 这种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做法,使得欧盟成员国对追随美国制裁的意愿明显下降。 对于这场博弈,您认为新兴国家应如何应对北约的经济胁迫?欧美单边制裁的失效是否标志着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警告: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
环球事件话角
2025-07-25 10:00:45
0
阅读:14
微風中的雨
俄罗斯原油运到阿三炼油厂比中东距离更短?阿三的炼油厂究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