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 月下旬,超强台风 “韦帕” 以罕见威力袭击菲律宾。这场自然灾害造成 6 人死亡、6 人失踪,超过 126 万人受灾,首都马尼拉等地区出现严重内涝,政府机关和学校被迫停止办公与教学。 菲律宾政府紧急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居民撤离并派遣救援队展开搜救,但面对持续强降雨和洪水,救援工作进展艰难。 回顾历史,中国在菲律宾遭遇自然灾害时始终秉持人道主义精神。2013 年超强台风 “海燕” 重创菲律宾,中国迅速提供 10 万美元捐款及价值 1000 万元人民币的救灾物资,包括 2000 顶帐篷、1 万条毛毯,并派遣海军医院船 “和平方舟” 提供医疗支援。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向菲律宾捐赠多批疫苗和医疗物资,时任总统杜特尔特公开表示 “菲律宾欠中国一份人情”。这些援助行动从未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充分体现了中菲传统友好情谊。 然而,此次台风 “韦帕” 过境后,中国未如以往迅速启动直接救援。这一情况引发外界关注。从双边关系看,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频繁采取单方面行动,对中国领土主权构成挑战。 例如,菲律宾国会通过法案将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入所谓 “菲律宾管辖范围”,并允许美军在巴拉望省建设舰艇维修设施,试图借助外部力量强化在南海的存在。 今年 4 月,菲律宾船只在仁爱礁附近海域多次挑衅中国海警,中方虽从人道主义出发允许菲方运送生活物资,但坚决反对其试图运送建筑材料扩大非法存在的行为。 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南海问题上,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反对将问题复杂化或外部势力介入。 正如外交部多次强调,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具有充分历史和法理依据,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2023 年土耳其地震发生后,中方第一时间提供 4000 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并派遣救援队,展现了大国担当。 此次未直接参与菲律宾洪灾救援,或与中菲当前关系现状密切相关。外交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相互尊重与信任,若一方在接受援助后频繁采取损害对方核心利益的行动,必然会对双边互信产生影响。 正如国际观察人士指出,人道主义援助不应被政治化,而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当前,菲律宾仍面临严峻的灾后重建任务。中方始终认为,中菲同为亚洲国家,应秉持邻里守望精神,通过坦诚对话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未来,中菲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能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找到合作与共赢的平衡点。
12人死亡270多万人受灾!菲律宾遭台风重创,欧美齐刷刷看向中国。最近,一段菲
【179评论】【33点赞】
梨木
过度解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