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关于J-35A的采购谈判陷入僵局,主要卡在"特殊安全条款",内容包括:所有维

我是捣蛋鬼 2025-07-24 19:26:45

中巴关于J-35A的采购谈判陷入僵局,主要卡在"特殊安全条款",内容包括:所有维修必须在中国技术人员监督下进行,战机搭载计算机需植入不可破解的定位芯片,未经中国允许不得对机体进行任何改装。 这三条听起来有点“霸道”,但背后其实是大国军售的潜规则。 就说美国卖F-35吧,那规矩更严,维修车间都得建在美国本土,零件更换得用美国原产的,甚至连软件升级都得听五角大楼的。中国这次算是“照猫画虎”,但巴基斯坦可不干了,觉得这是限制主权。 其实中国这么做也是被逼的。当年俄罗斯卖给伊朗S-400防空系统,结果以色列轻轻松松就把它压制了,俄军火的“神话”瞬间破灭。 中国可不想重蹈覆辙,歼-35A集成了WS-13E发动机、AESA雷达这些尖端技术,要是随随便便就卖出去,万一被人拆了研究,那损失可就大了。 再说了,巴基斯坦之前买歼-10CE的时候,就因为后勤保障问题闹过不愉快,这次涉及到五代机,中国自然得把丑话说在前头。 巴基斯坦那边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心里清楚,歼-35A可不是“枭龙”那种“经济适用机”,买了就得按中国标准来。 但巴方又想保留一定的自主权,毕竟打仗的时候战机要是出了问题,总不能啥都等着中国技术人员来吧。 更关键的是,巴方担心这些条款会影响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比如土耳其正在搞的“可汗”五代机项目,巴方也有参与,要是被中国条款绑死了,以后的路就不好走了。 从技术层面看,这些条款确实有必要。歼-35A的隐身设计、数据链系统都是核心机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定位芯片看似是“监控”,其实也是为了防止战机被敌方捕获后逆向工程。 就像美国F-35的“蓝宝石”系统,能实时上传飞行数据,中国这定位芯片其实异曲同工,只不过没那么明目张胆罢了。 不过,巴基斯坦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一边跟中国谈,一边还在跟土耳其合作搞五代机,这招“脚踏两条船”玩得挺溜。土耳其的“可汗”项目虽然还在研发阶段,但巴方想借此给自己留条后路。 再说了,巴方通过出口“枭龙”战机赚了不少外汇,42亿美元的订单让他们腰杆子硬了不少,谈判桌上自然有了更多筹码。 印度那边也没闲着,天天在媒体上炒作“中巴不和”,巴不得谈判破裂。印度空军现在用的苏-30MKI和“阵风”战机,在歼-35A面前可占不到便宜。 要是巴铁真把歼-35A搞到手,印度的空中优势可就没了,所以他们拼命煽风点火,想给中巴关系泼冷水。 其实,中巴这次谈判陷入僵局,说白了就是“亲兄弟明算账”。中国要保护技术,巴基斯坦要维护主权,两边都有道理。 但从长远来看,双方还是得各退一步。中国可以适当放宽维修条款,比如培训巴方技术人员,逐步过渡到自主维护;巴基斯坦也得理解中国的担忧,毕竟技术泄露的风险摆在那儿。 现在的关键是,双方得找到一个平衡点。中国可以借鉴“枭龙”的合作模式,允许巴基斯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改装,但核心系统必须保持原样。 巴基斯坦则可以争取更多的技术转让,比如联合生产部分零部件,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升自身军工能力。 总之,中巴J-35A采购谈判的僵局只是暂时的,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只要坐下来好好谈,总能找到解决办法。毕竟,在南亚这个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里,中巴这对“铁杆兄弟”还得互相扶持,才能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0 阅读:0
我是捣蛋鬼

我是捣蛋鬼

喜欢捣蛋鬼的可以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