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已经不可能了!王毅外长明确表示:从今往后,台湾只能是“中国台湾省”,再也

纸短情长啊 2025-07-24 14:30:22

一国两制已经不可能了!王毅外长明确表示:从今往后,台湾只能是“中国台湾省”,再也没有中国台北,中华台北这样的模糊名字了。 信源:王毅: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_央广网 当外交部长王毅在镜头前平静说出“台湾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名称是‘中国台湾省’”时,这句话的分量显然不轻。 它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维持现状”的某种默契,也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正告别模糊,亮出了清晰的底牌。这不再是留有余地的试探,而是一份不容置疑的主权宣示。 说到底,北京如今的强硬,来自其认定的历史与法理依据。1943年的《开罗宣言》与随后的《波茨坦公告》,白纸黑字写明日本窃取的台湾须归还中国。 而半个多世纪后的一锤定音,则来自联合国。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将台湾当局的代表驱逐出去。 这意味着,在联合国体系内,任何“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叙事都失去了法理空间。所以,当台湾某些势力试图以“观察员”身份进入联合国体系时,碰壁便成了必然。 更深一层看,“省”与“特别行政区”,一字之差,背后是天壤之别。后者如香港、澳门,享有“一国两制”下的高度自治,保留原有制度,中央主要管理外交与国防。 而“省”,则意味着与广东、浙江一样的省级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管辖,从行政长官任命到税收制度,都将全面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王毅的表态,几乎是明示,留给台湾当局幻想“特别行政区”待遇的空间正迅速消失。 当然,话语的强硬需要实力支撑。大陆的底气,源于两岸间无法切割的经济联系和日益倾斜的军事天平。 尽管台湾当局努力推动产业链“去风险化”,试图转向东南亚或美国,但两岸年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台商在大陆的庞大投资,早已形成血脉相连的经济共生体。 与此同时,军事威慑的天平也在加速倾斜。从福建舰航母到先进的导弹系统,大陆的军力稳居世界前列。 2024年围绕台湾的军事演习,频率和规模都在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大陆有决心,更有能力阻止任何分裂图谋。 这番表态,也清晰地划出了外部干涉的红线。王毅对日本的警告尤其直白,劝其与其跟风炒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不如先想清楚“借台湾生事就是给日本找事”的后果。 在此背景下,美国更不会甘愿为台湾当“马前卒”。毕竟台湾并非其核心利益,一旦局势升级,美国可能会因忌惮冲突成本与风险而避免直接军事介入。 当然若局势发展至武统,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高效且精准的军事行动。 首先利用高精度导弹和先进战斗机对台湾岛上的军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包括机场、港口、导弹阵地和军火库等。 接下来中国海军将实施海上封锁,切断台湾的外部物资补给线。通过联合海上作战,中国海军将确保台湾无法获得外部援助,迫使其内部经济与军事体系逐渐崩溃。 在战术层面,中国将借鉴历史经验,采取“天津模式”,先对台湾外围的关键目标进行打击,如金门、马祖等离岛。通过快速取得这些地区的胜利,震慑台湾本岛,动摇其抵抗意志。 特种作战部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将潜入台湾,对关键基础设施或领导目标进行破坏,进一步削弱台湾的抵抗能力。 最后,中国将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在海空火力的掩护下,利用两栖攻击舰和船坞运输舰等运输兵力,实施直升机垂直登陆,快速建立桥头堡。陆军将迅速推进,完成对台湾的全面解放。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俄乌冲突的悲剧,更成了一个现实样本。一个在外部势力怂恿下与强大邻国对抗的地区,最终可能沦为代理人战争的牺牲品,满目疮痍。 如今,高德、苹果地图上出现的“台湾省”标注,似乎预示着这个称谓正从政治宣示走向现实生活。当一个概念被反复强调并应用到日常工具中,它便会潜移默化地塑造认知。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