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1军在福建剿匪,有个战士看到了一个拿刀的村民,误以为对方是土匪,就开枪打死他,事后才得知,他只是一个普通村民!而这竟改变了战士的一生。 当时,新中国成立没多久,福建地界还有不少土匪没肃清。这些土匪大多是国民党败兵,混在老百姓里头,抢东西、害性命,当地乡亲们日子过得不安生。 31军接到命令,开赴福建剿匪,就是要把这些祸害连根拔了,让老百姓能踏实过日子。 31军91师273团8连有个副班长叫陈金庭,山东人。在这场剿匪战斗里,他遇上了一件意外事,这事儿把他和好多人的人生都给改了。 1949年7月12日天没亮,陈金庭带着俩战士在玉米地里追土匪。那地方岔路多,走着走着就跟大部队分开了。 陈金庭子弹袋里就剩三颗子弹,刺刀上还沾着昨晚剿匪时的血印子。 忽然,前面土坯房的门 “吱呀” 开了,一个年轻小伙儿举着砍刀冲出来。这小伙儿穿件蓝布衫,裤腿卷到膝盖,光脚踩在地上。 陈金庭一看,这打扮跟之前得到的情报对上了 —— 土匪就爱装成村民模样。 陈金庭用山东话喊:“把刀放下!” 小伙儿听不懂,嘴里呜哩哇啦说的是闽北土话。 陈金庭正犯嘀咕,眼尖瞅见小伙儿腰上系着红绸带,那是民兵执行任务才戴的记号。 可没等陈金庭想明白,小伙儿举着砍刀就往前冲。“砰!” 陈金庭扣了扳机,子弹打在小伙儿肚子上。 陈金庭跑过去,小伙儿的蓝布衫很快被血浸透,他指着村口,那儿隐约有民兵集合的哨声。 陈金庭被带回连部时,指导员周志国正翻一份档案。档案上写着:这小伙儿叫蔡金生,才 17 岁,是申明村的民兵。 他爹蔡永福 1933 年参加红军,后来没了音讯。档案里的照片上,蔡金生笑得挺精神,腰上别着的正是那把带 “蔡” 字的砍刀。 周志国把《闽北剿匪纪要》翻开给陈金庭看:“老陈你瞧,上面写着呢,匪首朱辉煌惯着让手下穿成民兵样,混进村里搞破坏,还都用带字的刀当记号。” 陈金庭盯着档案里的图,发现蔡金生的刀柄缠的是红绳,可土匪的刀柄缠的是白布条,压根不一样。 更让陈金庭心里发沉的是,蔡金生怀里还揣着张《剿匪联络图》。这图是他偷偷画的,上面用红笔标着 “后山有弹药库”,全是土匪窝点的位置,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弄来的。 周志国气得拍桌子:“你杀的是咱们自己人!是帮咱们剿匪的内线啊!” 误杀自己人可不是小事,军纪不能坏,也得给乡亲们一个交代。 三天后,关帝庙前头开公审大会。陈金庭被反绑着跪在青石板上,跟前摆着蔡金生的灵位。 审判长念判决的时候,陈金庭突然抬头:“我想最后交一次党费。” 说着从兜里摸出块银元,那是他攒了三个月的津贴。 就当行刑队举枪要扣扳机的节骨眼,人群里挤出个拄拐杖的老人,喊着:“不能开枪!” 是村里的老中医叶通林,他举着药葫芦直哆嗦:“这孩子是为了剿匪才弄错的,他的枪救过咱全村人的命啊!” 紧接着,蔡金生的妈郑桐妹疯了似的冲上台,哭着喊:“我儿子是红军的后代!他要是活着,肯定也会让解放军同志戴罪立功的!” 满场的人都没声了,郑桐妹突然对着陈金庭跪下:“孩子,你就当我的金生,替他接着打反动派!” 她解开个红布包,里面是蔡金生的民兵证,还有那条染了血的红绸带。陈金庭 “咚” 地把头磕在石板上。 考虑到乡亲们的求情,再加上陈金庭平时打仗勇猛,上级最后改了判决,让他回部队戴罪立功。 1949年 10 月打厦门的时候,陈金庭在突击队,任务是拿下鼓浪屿的制高点。 冲上日光岩的时候,他瞅见暗堡里伸出来一挺机枪。“快趴下!” 陈金庭扑向身边的战友,子弹打在他左肩上。 卫生员扯开他的军装,肩膀伤口周围全是旧疤 —— 那是 1947 年打孟良崮时被炮弹皮划的。 陈金庭咬着牙,把蔡金生那条红绸带解下来系在枪管上:“金生兄弟,哥带你一起打胜仗!” 战斗结束后,战友在他挎包里翻出个带血的笔记本,最后一页写着:“1949 年 9 月 27 日,给郑妈妈寄了 3 块钱抚恤金,算金生兄弟的。” 军医给伤口换药时,从他贴身口袋里摸出半块银元,正是公审大会上没交成的那笔党费。 1952 年剿匪结束,91 师副政委丁钊带着人找陈金庭。厦门、漳州的医院、烈士陵园都找遍了,没见着人。 有人说他打金门的时候牺牲了,也有人说他带着郑桐妹回山东老家种地了。 丁钊去申明村蔡金生的坟前看,发现每年清明,坟前总会有一束野菊花,还有块新银元。 村里人说,来的是个背驼了的老人,对着墓碑念叨:“金生兄弟,哥来看你了。” 2018 年,有记者在浦城县档案馆查资料,翻到一份 1953 年的《复员军人安置表》。 “陈金庭” 那栏备注里,钢笔字有点模糊,写着:“自愿放弃安置,去江西瑞金种地。” 瑞金的地方志里也记着,1954年有个山东口音的退伍兵,带着个福建老太太在当地落了户。
1949年,31军在福建剿匪,有个战士看到了一个拿刀的村民,误以为对方是土匪,就
粉粉的绿绿
2025-07-24 11:09:25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