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亚里士多德太全能了,什么领域都有著作不说,还被后世不断推崇,更厉害的是留下的

錢于晋 2025-07-23 21:56:46

都说亚里士多德太全能了,什么领域都有著作不说,还被后世不断推崇,更厉害的是留下的著作将近三百万字(据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286万字),这能不让人怀疑吗?但怀疑只能是第一步,还要有理有据。有人提出亚氏时代的书写材料问题,有人提出亚氏作品保存的问题,有人提出亚氏作品传播的问题,反正就是多方面下手吧,现在很多人甚至直接否定了亚氏这个人的存在了。要知道在西方的叙述中,亚氏有着确切的生卒年,即公元前384-322年,这一结论也是经过了无数人的考证的,我不知道谁拿出了切实的证据说明亚氏不存在。有知道的朋友告诉我一声,也让我学习学习! 亚氏著作字数虽然多,但还不能说就没有人能办到,哪怕说他的著作被吹成上千万字,也比不过这位中国学人的留下的字数。他就是梁启超。(这里必须声明,本文无意给亚氏洗白) 梁启超无疑是近现代历史上的大学问家之一,是公认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饮冰室合集》,涉及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兵学等诸多领域,字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00万字(此数据来自2019年最新版的统计)。如果按他三十六年的政治和学术生涯来算,他每年要写将近42万字。不说后无来者,至少前无古人! 梁先生的写作速度之惊人,在近现代历史上恐怕无人可比,要知道他可不是在写玄幻小说。“草一稿片刻即脱”,这可不是虚言。1920年初至1922年秋两年半的时间,他写的政论文章和学术著作达到了百万之巨。他的代表作之一《清代学术概论》,本来是受人所托,为一本小书作的序言,想不到他看了那本小书,但觉得“泛泛为一序,无以益其善美,计不如取吾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焉”,遂“既下笔而不能收”,一周时间,一篇序言洋洋洒洒8万字就写成了,比那人的原著篇幅还长。后来他又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写成了《近三百年学术史》,字数达到25万。 梁启超四岁识字,八岁能文,九岁就已经下笔千言,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考中举人,被称为岭南奇才。他去逛书店,随手翻一遍自己感兴趣的书,一会儿功夫就已经背诵下来,所以他就不怎么想买了,况且书的价格上也谈不拢。这当然让老板很生气,就责怪他只翻书不买书,梁启超说都已经记下来了,当然没必要买。老板当然不信,当即测试,结果梁启超张口就来,老板见他有过目不忘之能,十分佩服,当下把书赠送与他。梁启超过目成诵,有传言说他能够把乾隆的诗信手拈来,要知道乾隆留下了两万多首诗,别说背了,读一遍都不容易呀! 就凭这样的读书水平,梁启超读过多少书,根本不可能统计出个数来,而且,他读过的书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绝不是人云亦云,只会抄书。所以,他每写文章,都能够文思泉涌,倚马可待。 据清华大学社会系陈达教授回忆,他当《清华学报》总编时,曾请他的学生梁思永转达约稿请求,不过几天时间,稿子就送来了,内容是“中国有史以来各学派的地理分布,各学派的内容和比较,各学派的代表人,这些人的下面又有几人,其生卒年月、著作名称、地理分布,如广东是什么派、浙江是什么派等等。”陈达认为自己写至少半年,而梁启超不过几日而已。

0 阅读:68

评论列表

仿若清茗

仿若清茗

1
2025-07-23 22:55

你拿现代人和两千多年前的人对比,哈哈哈哈。信息获得渠道差了十万八千里,你怎么不跟当代人比?

无心

无心

1
2025-07-23 23:11

关键是它在埃及,用莎草纸写的《希腊宪?制》。

仿若清茗 回复 07-24 01:30
啥纸无所谓,2000多年前知识获取渠道,信息来源,靠两条腿能行几万里?拿梁启超来比本身就是悖论。梁启超基本是拾古人牙慧,亚氏可是开创者,你细品,太神了。

沉默

沉默

1
2025-07-24 03:47

什么人都敢评历史

猜你喜欢

錢于晋

錢于晋

欢迎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