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电磁炮的定位很尴尬?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玩意儿在地球上真是有点儿“水土不服”。
上坦克吧,威力不够还费电;上船吧,射程又不太够;飞机更是带不动,倒是可以先上卫星试试水。
以前总觉得现在是导弹的时代,火炮没必要太关注了。
但仔细想想,导弹价格还是贵,炮兵依然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磁炮的炮弹发射能量来源由化学能转型成电磁能,意味着炮弹体积可以轻量化,不需要点火也降低了意外爆炸的风险,外太空中还不需要额外携带氧化剂。
美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一开始确实想用电磁炮,但问题是船都造好了,炮连原型机都没有,最后因为没达到上舰要求宣告研发失败。
电磁轨道炮发射出去的炮弹靠惯性飞行,材料本身限制了加速度的大小,从而限制了射程。
美军实验的电磁轨道炮只能发射200公里,轨道也只能承受十几次发射,然后就得换掉,实用性太差了。
要提高轨道寿命就必须降低射程,所以电磁炮的真正舞台可能还是在太空,地球上限制太多了。
不过,电磁炮上舰绝对有意义。
传统火炮战列舰被淘汰就是因为飞机和导弹技术的射程、命中率和破坏力都更强,但电磁炮现在可以做到相当于近程导弹的平替,性价比极高。
老美的濒海战斗舰朱姆沃尔特虽然是一坨,但它是因为技术不行达不到要求,而不是没有意义。
只要我们能把这个技术实现,复刻老美PPT里的设想也不是不可能。
你觉得电磁炮的未来会怎样?
是不是真的只能靠太空来拯救它的尴尬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