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让我回中国吧!”2020 年夏天,新德里的贫民窟里,郑墨沫捂着口鼻躲在漏雨的铁皮棚下,对着电话那头的中国领事馆工作人员泣不成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3年,郑墨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金融系,凭借出众的外表和出色的学术能力,她很快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那时的她,前途一片光明,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国内金融行业闯出一片天地。 拉杰·辛格来自印度一个所谓的“贵族”家庭,家族在印度政商界有一定影响力。然而,他早已在印度娶妻生子,按照传统,他完全可以再娶一位妻子。 尽管郑墨沫的父母强烈反对,甚至以断绝关系相威胁,她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嫁给他,成为他的第二位妻子。 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郑墨沫开始在各种场合极力吹捧印度,同时贬低中国。当外界批评印度火车拥挤不堪、速度缓慢时,她却辩称这是“享受亲情时光”;当人们质疑恒河水的卫生状况时,她竟将其美化为“千年文化的沉淀”。 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彻底撕碎了她的幻想。印度政府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全国封锁,数百万日薪工人被迫在四小时内逃离城市,否则将面临断粮断水的绝境。 更讽刺的是,她的丈夫拉杰·辛格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带着原配和孩子迅速逃往美国,唯独将她遗弃在印度。此时的她,既没有印度公民的完整权利,又因主动放弃中国国籍而无法回国避难。 这场悲剧的背后,折射出一个残酷的现实:郑墨沫曾经以为,嫁给印度高种姓贵族就能跻身上流社会,但事实上,她在婆家眼中始终只是一个外籍妾室,地位甚至不如本土的低种姓女性。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犀利地指出,像郑墨沫这样的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拥有高学历和高智商,却缺乏最基本的民族认同感。 他们可以为了个人利益毫不犹豫地抛弃祖国,却从未想过,当危机来临时,真正能保护他们的,恰恰是被他们唾弃的故土。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否过于注重分数和技能,而忽视了家国情怀的培养?郑墨沫缺的不是文凭,而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她可以追求爱情,可以向往异国生活,但不该以诋毁祖国、放弃尊严为代价。 郑墨沫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某些人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迷失。他们以为跨越国界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却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当风暴来临,那些曾经向往的“天堂”往往最先将他们抛弃,而真正能提供庇护的,恰恰是那个被他们亲手推开的地方。 参考资料:中国网,2018-03-21,《得知我要嫁给印度人,母亲哭了一年》
“求求了,让我回中国吧!”2020年夏天,新德里的贫民窟里,郑墨沫捂着口鼻躲在
幽梦化蝶飞
2025-07-23 19:49:18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