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想明白了:从前中国没有的芯片,他不卖给中国,结果中国开始自主研发,没过几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7-23 17:16:38

美国终于想明白了:从前中国没有的芯片,他不卖给中国,结果中国开始自主研发,没过几年就突破了,然后就不要美国的了!   芯片被称作“现代工业的粮食”,在各行各业都有关键作用,中国过去在高端芯片上的确非常依赖进口,尤其是一些最先进的处理器、人工智能芯片和光刻设备,始终需要从美、日、欧这些国家购买。   2018年以后,美国以各种理由频频限制中国企业采购芯片产品和制造装备,先后对中兴、华为等企业出手,还拉上日本、荷兰等盟友一起加码限制,把先进制程的生产设备、关键器材和软件都收得死死的。   这种短时间的“极限施压”,确实让中国一些企业在供应链和技术开发上最初受了影响,中兴差点难以为继,不少公司只能靠着采购的存货维持。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对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焦虑彻底爆发,自主研发开始提速,早在2014年中国就设立了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这几年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投资力度一步步加大,芯片产业链上各种企业随之成长起来,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原材料和设备,国内都开始出新面孔。   从管控升级以来,国产替代进展比不少人原来想象的还要快,到2023年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达到179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虽然顶尖工艺还不可一蹴而就,但像低端芯片、自主设计以及制造产能的占比已经大幅提升,关键材料和简单芯片陆续实现国产替代,多年来的“被动”逐渐转为“主动”。   这背后还有政策和资本的强力推动,国家大基金三期重点瞄准高端设备、基材的技术“短板”,企业都在拼AI芯片、车规芯片、存储芯片,像华为、阿里这些头部玩家,以及不少小型创新企业,都在加速布局。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已形成大型产业集群,带动更多年轻人才投身到半导体攻关里,出现“补课式追赶”的新态势。   美国的限制政策也让世界各地的半导体企业左右为难,像一些韩国、欧洲、日本的巨头,原本都想在全球布局,如今在政策和市场之间不断做选择。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终端电子市场之一,谁也不愿意丢掉这个市场,多国企业担心强行技术脱钩只会让全球供应链变得更脆弱,每一方都要忍受更高成本和更大不确定。   现在中国芯片行业总体的自给能力在提升,高端工艺短期还难以和美日韩同台较量,但自主创新和全球合作两条腿走路,反倒成了突围的新思路。   一遇到封锁国内立刻想办法搞自主替代和联合开发,逐步让核心技术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上,这种产业链本土化,也让中国的产业界对外部的封锁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这轮博弈确实加速了产业链的分化,新一轮供应链重组在所难免,彻底脱钩其实对所有玩家都是损失要维持领先地位。   无论对谁来说都不能光靠阻断别人追赶这样“短视”的措施,反而是激烈的竞争推动着创新,一边应对现实挑战,一边鼓励技术进步,多元共存反而更有利于整个行业良性循环。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23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